学校领导
无锡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支持办学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2年5月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立足无锡、融入产业、面向区域、服务发展”的办学定位,构建了无锡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
学校位于无锡市锡山大道333号,毗邻锡东新城核心区、无锡高铁东站、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校园占地面积1770余亩,是一所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低碳校园,荣获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是江苏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现有在校本科生1.3万余人、留学生近100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400余人。
学校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有物联网工程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应用技术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等16个教学单位,6个硕士点(与南信大联合培养),46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文、管、经、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获批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等;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近1000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30%,博士化率达70%,专任教师中国家级人才、省“333”高层次人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双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次。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二等奖3项;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等27门,省级重点教材14部。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中获奖近1000项。学校学生会是全国学联第二十七届主席团成员单位(江苏两所高校之一)。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考研升学率稳居同类院校前列,众多优秀学子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等国外著名高校录取。学校已培养毕业生5万余人,一大批学生考取国家公务员,或被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录用,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建有百余个实习实训基地,与180余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建有车联网产业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金匮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等20余个产教融合实体。其中,车联网产业学院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省重点产业学院以及省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金匮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入选国家级和省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是江苏省首家、国内地级市第一家集教学培训、应急演练、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性、应用性的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600余项;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000余篇;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拥有江苏省物联网设备超融合应用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集成电路可靠性技术及检测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重点开放实验室等1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江苏省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和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美国富特海斯州立大学、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德国泽佩林大学、德国哥廷根应用技术大学、英国雷丁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境外30余所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学分互认、科学研究等合作关系。
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聚焦特色鲜明一流创新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人民满意的无锡大学开拓奋进!(2025年3月更新)
江苏省招生代码:1203
学院地址:无锡市锡山区锡山大道333号
邮政编码:214105
学院网址:http://www.cwxu.edu.cn
咨询电话:0510-88532333
电子邮箱:xyzb@cwxu.edu.cn
学校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一所独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其前身南京气象学院始建于1960年,1978年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中国气象局三方共建,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学院位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区西侧,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000多人,校园环境优美。学院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优质教育资源,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教风端肃,学风优良。
学院设有大气与遥感系、电子工程系、经济与贸易系等9个系,37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管、文、经、法、艺七大学科门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完备的教学条件和体育设施,很多实验室成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按照应用技术技能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能力”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厚、技术强、专业精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办学水平稳步提高。
——坚持“精细定位,分类培养”原则,围绕“技能型、精英型、国际化”的培养导向,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从学生入校开始设立实验班,建立导师制;强化考研指导,提升考研升学率;重视技能培养,与企业联合加强就业实训;重视考证服务,引导更多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技能培训内容涵盖会计、人力资源、物流、计算机、外语、司法、防雷等多种门类。
——坚持“以生为本,大爱教育”原则,合理引导,适度从严。全面推进班会体验式教育、“一封家书”互动式教育、社会实践情景式教育、“四年之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感恩诚信”德育教育,在学生中实施“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的“三有”工程,强化典型示范、平台建设、情感认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坚持“和谐协作,创新开放”原则,全力打造,积极培育。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真知讲堂”、“西苑论坛”、“滨江之夜”等系列化、精品化、品牌化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昂扬向上的校园氛围,力促学生成人成才。
近年来,滨江学子在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全国大学生阳光体育乒乓球比赛、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技术作品竞赛中屡获大奖;2015年学生公益和科创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大学生公益创客项目金奖、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金奖;“万千气象看人生”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全国最佳实践团队”称号,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社会实践团队共同跻身全国十强。
建院以来,学院已培养毕业生3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5%以上,一大批学生考上国家公务员、大学生村官,或被世界500强、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录用。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上线率逐年攀升,连续多年研究生录取率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不少学生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类国际合作资源,通过文化交流、本科阶段联合培养、暑期游学等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出国留学机会。近几年,已有多人被美国底特律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法国国立科学技术与管理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录取攻读研究生。
学院先后获得江苏省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高校“文明宿舍”和“文明食堂”等省级先进单位荣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你未来人生辉煌的起点和腾飞的基石!刻苦勤奋,你将拥有才华;严于律己,你将走向成熟;不懈追求,你将获得成功!
江苏省招生代码:1806
学院地址:南京市高新区龙山北路6号
邮政编码:210044
学院网址:www.bjxy.cn
咨询电话:025-58695869、58695656
电子邮箱:bjzb@nui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