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建筑学院
建筑学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土木工程学院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安全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城市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投资学
工商管理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软件工程
外国语学院
翻译
英语
地质与测绘学院
地质工程
遥感科学与技术
测绘工程
地理信息科学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理学院
应用物理学
应用化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城市艺术学院
设计学类(含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科技)
现代城市建设产业学院
智能建造
智能制造工程
人工智能
国际工程学院
建筑学(中外合作办学)
风景园林(中外合作办学)
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国际教育学院
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重点实验室
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日益提升。学校现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平台33个,其中国家工程中心1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和天津市工程中心8个、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人文社科基地1个、高校智库1个、天津市科技创新智库1个、天津市成果转化中心1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天津市科普基地8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个。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成立跨学科创新研究院4个。近五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0余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90部;发明专利授权200余件。2024年首次获批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项目。近三年年均科技经费1.2亿元。
重点学科
学科布局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天津市重点学科6个(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津市特色学科群4个(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城市管理);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6个(新型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及智能建造、绿色低碳建材新技术、城市更新与空间治理、建筑与基础设施安全防灾、城市水资源化与智能水务);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入围天津市一流(含培育)学科;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
可授予的学位
学校可授予的学位有: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建筑学专业学士学位。
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显著增加。学校高层次人才数量持续提升,其中国家级工程项目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3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6人、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4人、天津市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天津市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3人、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1人、天津市青年科技人才(一层次)一人。拥有6支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支天津市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天津市“项目+团队”创新类B级团队、1支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1支天津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团队。
学生人数
在校生规模18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