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5-06-09 09:01

院系设置

重点实验室

学校强化科研创新,科技贡献突出。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完善“方向-队伍-平台-项目-成果”五位一体创新链条,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基础理科“0到1”和工程技术“1到0”双向发力、上下对齐,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第一型航空吊放声呐、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等均诞生在我校。现牵头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9个国家级平台,4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共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20个国家级平台。学校深度参与了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专项的科研攻关,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翼身融合大型客机缩比试验机顺利完成首飞试验,“飞天一号”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试验成功,“澳门科学一号”卫星B星成功发射并投入使用,某大机动靶标填补了国内空白,仿蝠鲼等新型水下无人系统研制成功,主持的某水下无人系统取得重大进展,为铸大国重器再立新功。学校强化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在《Nature》《Science》《Cell》等顶级期刊持续发表原创性成果。学校开我国无人机研制之先河,实现我国第一个无人机系统、技术、生产线全方位出口,拥有我国无人机领域第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有我国高校唯一的无人机专业化飞行试验测试基地,全面推进无人机科研与产业发展。国庆60周年、建军90周年阅兵中,整个无人机方队由我校自主研制生产,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国庆70周年阅兵中,我校无人机再次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三大奖28项,其中2023年度牵头获国家奖6项,位居全国高校第5;获批千万级项目超300项,科技活动经费超400亿,其中2024年度超过65亿。

重点学科

学校办学资源富集,学科特色鲜明。设有航空、航天、航海等22个专业学院和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及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设有72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械、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人文社科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数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生态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12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4个学科进入前1‰,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授予的学位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毕业要求者,颁发西北工业大学全日制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获得毕业证书且符合国家和学校学位授予条例者,颁发西北工业大学普通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同时达到两校毕业要求者,颁发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相应外方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内培外引,师资力量雄厚。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内培大人才、外引青字号,强化高端人才引领,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学校实行多元聘用机制,不断完善准长聘体系建设,突出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导向,深化评价改革,健全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分类发展。现汇聚了一支由450余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包括全职全时两院院士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0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56人,以及一大批行业领域专家、型号总师等国家级专家。现有国家级创新团队33个。2024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8人次。

学生人数

现有学生40000余人,教职工4100余人,占地面积47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