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
昭通学院党委书记—陈红 教学名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部会计专业教学指导专家委员、财政部会计教育专家委员、云南省工商管理教指委主任委员。研究成果多次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云南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云南省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云南省教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先后获得财政部全国会计名家、云南省云岭教学名师、首批云南省杰出会计工作者、云南省教学名师支持计划、云南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首批二级教授、云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云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诸多荣誉称号。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财政部的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5项,并负责云南省公司治理创新团队工作。共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会计研究》等刊物上发表经济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5部。 昭通学院校长—李若青 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云南省先进工作者、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首批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教学研究和宣传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与滇西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稳定调查研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云南团结和谐民族关系稳定发展的实证研究》、《云南多民族和谐关系问题研究》等10余项;出版《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实践研究》、《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与实践》等8部著作、教材;发表《云南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和谐发展推动民族团结稳定示范区的建设》等有关民族、民族团结进步的学术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10余项,有力促进了民族理论政策在云南的实践研究,对民族理论政策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相关成果对云南各民族及民族地区发展有一定启示作用,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示范区建设等民族工作方面有一定影响。 |
学校简介
昭通学院简介
昭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的云南省昭通市。学校环境优美,毗邻占地一千余亩的省耕国学文化公园,春观花,夏品文,秋赏月,冬戏雪。昭通学院文脉传承,底蕴丰厚,其师范教育传统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创设的师范传习所,历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昭通地区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昭通师范专科学校,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22年1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2年4月,学校被教育部列入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的本科高校。百年办学历程铸就了学校“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崇尚实践、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形成了“大学无疆大人有容”的校训和“崇德、敬业、务实、创新”的校风。
40余年来,昭通学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为己任,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经验不断丰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以新文科、新农科、新工科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成为昭通及周边地区人才培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传播中心,昭通县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培训基地、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培训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学校目前设有人文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等12个教学学院,4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十多个省、市招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拥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个,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示范实践实训基地1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7个。师范技能实训场所28间,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99间,实训室51间,智慧教室、微格教室及多媒体教室共计181间,实现所有教室多媒体设备100%覆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9个。校级教学团队9个。公共教学设施平台中省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2个。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1项,省级一流学科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和新兴专业建设点8个,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3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711人,其中,高级职称228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522人,另有外聘教师100人。拥有“全国会计名家”“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及“青年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乌蒙工匠”等知名专家学者。
学校以“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服务活校”为理念,成立了文学创作学院、苹果学院、天麻学院、马铃薯学院、扎西干部学院(理论教学部),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基地班、物理学专业基地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地班、学前教育专业卓越幼儿教师班、英语专业卓越班、生物科学专业实验班、苹果天麻马铃薯特色班、文学创作特色班等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班,重点打造高原特色农业、昭通文学、教师教育、红色文化四张特色牌,推动专业建设特色发展,为地方基础教育改革、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服务昭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成立了滇东北高原特色农业研究中心、乌蒙山生态保护研究中心、金沙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研究中心,开展特色研究,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多项,在国际国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40余年来,学校潜心耕作,培养了以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吴建智、全国百佳刑警阚建军、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天敏和雷平阳、全国优秀教师张英、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男子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冠军马皓等优秀学子为代表的6万多名优秀人才,为昭通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时代,昭通学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全面谋划高质量内涵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人民满意的昭通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