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2-06-04 14:33

院系设置

                              成龙影视传媒学院

  成龙影视传媒学院是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与成龙集团联合设立的一所影视传媒类学院,由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成龙先生亲任院长,并特聘冯小刚、张国立、徐帆、李冰冰、殷梅、桑吉加等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业导师参与指导学院教育教学和艺术创作工作。学院设有影视摄影与制作、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表演、动画、数字媒体艺术8个本科专业和表演艺术、影视动画2个专科专业,开设了殷梅新媒体舞蹈戏剧艺术实验班、达芬奇认证调色实验班等多个特色实验班。现有在校生3146人,教师161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9人。

  学院教学资源丰富,与武汉市文联、汉阳区文旅局、武汉广播电视台、武汉旅游体育集团有限公司等60多家政府单位、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每年输送1500余人参与成龙国际电影周、湖北省长江读书节、武汉大学生戏剧节等各类实习实践活动。学院自建、合作共建动作捕捉实验室、数字虚拟影像工作室、定格动画工作室、黑匣子表演小剧场、虚拟演播厅等专业实训教室10000余平米,拥有MAVO Edge 6K Pro专业电影机、斯坦尼康稳定器、大疆inspire2无人机等专业影视设备40余套(台),是达芬奇在华中地区唯一认证的影视校色人才培养基地、Unity亚太总部华中地区唯一直接合作人才基地,在华中地区处于先进水平。

  学院教学成果丰硕。2014年获批湖北省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6年获批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016年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3个专业获批参照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办法进行招生,2018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数字影视艺术教学团队”获批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2020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联合创作》、《美术鉴赏》两门课程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设计与影视学科群”获批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

  近年来,学院向各类影视剧组输送了大量学生参演影视作品,优秀毕业生张丝雨加入电影《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徐克导演团队,丁诗莹担任动画《灵笼》、《三体》主要动捕演员,何财豪参与《中国机长》、《破冰行动》、《倚天屠龙记》等多部影视作品美术设计工作。


                               环境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学院坚持“区域性、融合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学院开设有环境设计、风景园林、园林3个本科专业和室内艺术设计专科专业,其中环境设计专业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设计和风景园林专业兼具专升本招生资格。环境设计教师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学院为加快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内涵发展,促进艺术类和非艺术类学科相互渗透,工学、农学、艺术学之间的相互融合,学院3个本科专业按照“艺术与科学交融、人文与生态渗透、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以“基础认知、能力培养、专业创新、应用研究”的阶段教育为教学体系,建立了“专业教室+实习基地+工作室+校企研究院”的模式,构筑了“产、学、研、创”一体的综合教育平台。以“专业基础课程+校外实习采风+个性化选题+毕业实习实训”的教学设置,增强专业基础的融合渗透,通过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协调发展,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现有在校生1800余人,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200余项。毕业生近五年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91.43%,以良好的综合素质与突出的实践能力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


                               公共艺术学院

  公共艺术学院以服务区域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区域城市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了多专业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集群。已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工艺美术、公共艺术、广告学5个本科专业和展示艺术设计1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500余人。现有专兼职教师73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22人。

  学院已建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设计造型类、传统工艺类、创新实验类三大类型实验集群。如:公共艺术实验室、木工工艺实验室、三维模型实验室、数码图文实验室、大漆艺术实验室、纤维艺术实验室等,面积共计3100多㎡。同时,学院在广东、江西、安徽、深圳等省建立了多个校外基础写生、专业考察和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平台与校外实践平台内外结合、融合共生,较好地满足了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学院在专业建设、团队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上逐渐凝练并形成优势,先后获得以下荣誉: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门省级一流课程;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合作国家级认证实践教学平台4个;“工艺美术实践工作坊”被评为省优秀艺术实践工作坊二等奖。

  近3年,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省级、校级教科研项目36项,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13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7本,指导学生获批项目10项,教师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奖励143余项,学生参加专业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奖励467余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


                               时尚设计学院

  时尚设计学院顺应时尚产业发展需求和武汉“设计之都”建设需要,汇聚学校优势专业、特色方向和优质资源组建成立。学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产业为纽带,以创新为驱动,紧密围绕设计与传播两大学科,开展时尚与设计、艺术、商业、科技、管理、消费等多个领域融合的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学院开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表演(服饰表演与推广)、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等本科专业以及特设的时尚营销大师班。通过聚集校内外及行业资源,形成了以校内专任教授、骨干教师联合校外知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组成的一支内外结合、专兼互补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学院学科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学团队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两门核心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三个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人才培养成果奖”。  学院注重学生艺术修养、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的培养,形成了“专业主导、产业融入、学业自主”的开放协同型教学模式,致力于为国内时尚产业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培养既能满足当下社会发展需求,又具备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

   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是依托华中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和优质教学资源组建的一所工科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食品营养与健康1个专科专业,同时具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普通专升本招生资格。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教师占78%。现已建成食品与生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食品与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和35个校外实习基地。现有在校生730余人。

   学科学院专业建设成绩喜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培育)学科、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中心获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食品工艺学》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四个团队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学院承担了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建设、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等诸多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学院共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8项,横向科研项目12项,省级教改项目4项,近五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较高。近三年学生获国家和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篇;近三年学生在食品和生命科学领域国家级竞赛获二等奖8项,三等奖18项,省一等奖11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2项,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中获省级银奖4项三等奖3项。学生在英语、数学、体育等领域竞赛成绩也十分突出。1名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1名学生荣获“长江学子”荣誉称号。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研究生录取率近20%。


                                 商学院

  商学院成立于2008年,秉承“文旅相融、商艺相通”的建设思路,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的新文科建设方向,培养“知艺术、懂设计、通经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开设有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5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750名。学院拥有一支梯次合理、治学严谨、业务能力突出的老中青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教师中有博士学历的1人、在读博士4人。

  学院建有国际经贸实训室、工商管理实训室、ERP综合实训室、人机互译室、商务英语语音室,与武汉万达国际影城、上海爱驾传媒、武汉会展集团、武汉城市风貌集团、苏宁易购、石花酒业等2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满足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的需要。

  学院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三年,承担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2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4项,省级教科研项目16项,出版专著教材18部,公开发表论文88篇。学院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三年,学生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9项,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品牌策划大赛等10多项赛事,获各类奖项200多项,涌现出多位自主创业的典型代表。一批优秀毕业生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知名大学攻读研究生,考取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或在大型国企就业。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6年,学院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有1019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外聘教师2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学质量管理为抓手,重点建设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移动物联网设计与开发、游戏软件开发、交互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等专业方向,建设了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获批多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不断提高学生面向社会需求的实践应用能力。

  近三年,学院教师主持省级教学、科研项目6项;学院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9项、省级奖励70余项。


                               亚心护理学院

  2017年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与香港亚洲医疗集团合作办学成立了亚心护理学院。学院依托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和香港亚洲医疗集团的雄厚师资,秉承“人才共有、过程共管、资源共享”的合作精神,实行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模式,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院是全国护理学专业考试专家指导委员会理事单位,湖北省护理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

  学院聘请香港亚洲医疗集团的临床经验丰富、专业背景深厚,引领行业发展的专家担任首席教授参与教学,同时聘请日本、台湾的护理教育专家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学院“双师型”教师占比8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0%, 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73%。

  学院拥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两个教学医院和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武汉市中心医院、华润武钢总医院等多个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见习、实习与就业搭建了良好平台。学院建有医学基础实验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护理基础实训室、护理专业实训室和康复专业实训室,配备有数字人解剖系统、高仿真模拟人、高级分娩模型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交互式多媒体实践教学系统,为培养学生护理、康复操作技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院为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和武汉亚心总医院“订单式”培养护理人才。身体健康、成绩合格、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可优先安排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和武汉亚心总医院工作。首届毕业生(专科)实现100%就业,18人就职于三级医院,其中14人就职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和武汉亚心总医院。

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

学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博采百年名校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美术学院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和优质教学资源,开设了36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基本形成影视传媒类、艺术设计类、环境设计类、健康科技类、信息技术类、经济管理类六大专业集群,专业覆盖艺、工、文、经、管、农、理等7大学科门类。积极探索推进专业集群交叉、融合,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四个专业被评选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成龙影视传媒学院获批省级试点学院改革项目;动画、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分别获批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设计与影视学科群、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项目;数字影视艺术教学团队、大学数学教学团队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中心、艺术设计基础教研组获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7年3月,我校与湖北工业大学正式启动专业学位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开展艺术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可授予的学位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队伍素质高,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42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5人;硕士学位292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43人。行政教辅216人,外聘教师188人。学校为每个专业设立首席教授岗,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全面负责专业建设。学校实行讲座教授制,从国内外“柔性”引进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邀请成龙先生出任学校成龙影视传媒学院院长,聘请了冯小刚、张国立、包满珠等一批知名社会人士和专家教授担任专业客座教授。教师教研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教师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300余篇,艺术创作成果60余项。


学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