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VR全景校园(北校区)https://583d5she3.720think.com/t/583d5she3
VR全景校园(南校区)https://583hjc3rv.720think.com/t/583hjc3rv
重点实验室
厅州共建攀西特色作物研究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简介
厅州共建攀西特色作物研究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是四川省科技厅、凉山州人民政府共建并以西昌学院为依托单位的省级科研平台,于2020年12月正式获批建立。实验室以攀西特色作物苦荞麦、马铃薯、洋葱为研究对象,从特色资源保育创新、优质专用新品种培育、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营养保健产品研发4个方向开展系统深入研究,旨在瞄准国内外作物研究前沿,结合四川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解决攀西生态区特色作物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近五年来,西昌学院已为实验室投入经费 1100余万元,保障实验室如期顺利建成和迅速发展。在实验室运行周期内,凉山州人民政府将每年为实验室提供2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同时西昌学院每年配套科研及运行经费400万元,对实验室运行给予重点支持。
实验室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武云研究员担任,实验室主任由西昌学院党委书记彭正松教授担任。实验室现有研究与技术人员31名,正高级职称14名,副高级职称10名,博士10名,研究团队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合理。
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各级项目11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17项;发表研究论文85篇,其中SCI论文23篇,CSCD核心期刊论文20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发现植物新种8个;审定作物新品种6个;研究成果获省州级科技进步奖20项。
重点学科
设有17个二级学院,现有69个本科专业,涵盖九个学科门类,以农学、教育学、工学为重点。作物学、民族学获批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电子商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动物医学、农学专业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医学、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园艺、土木工程、动物科学、小学教育1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等5个专业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农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水利水电工程、动物医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农学、土木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园艺等6个专业获批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农学专业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可授予的学位
学校现有北、南、西等校区,占地近2000亩,全日制在校生20400余人,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3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90余人。设有17个二级学院,现有69个本科专业,涵盖九个学科门类,以农学、教育学、工学为重点。作物学、民族学获批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电子商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动物医学、农学专业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医学、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园艺、土木工程、动物科学、小学教育1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等5个专业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农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水利水电工程、动物医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农学、土木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园艺等6个专业获批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农学专业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近五年,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56项。获省、州科技进步奖71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50项。“十三五”期间,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22项,新增各级科研平台21个。2020年,厅州共建“攀西特色作物研究与利用实验室”建成为四川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北、南、西等校区,占地近2000亩,全日制在校生20400余人,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3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90余人。设有17个二级学院,现有69个本科专业,涵盖九个学科门类,以农学、教育学、工学为重点。作物学、民族学获批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电子商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动物医学、农学专业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医学、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园艺、土木工程、动物科学、小学教育1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等5个专业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农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水利水电工程、动物医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农学、土木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园艺等6个专业获批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农学专业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近五年,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56项。获省、州科技进步奖71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50项。“十三五”期间,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22项,新增各级科研平台21个。2020年,厅州共建“攀西特色作物研究与利用实验室”建成为四川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
学生人数
学校现有北、南、西等校区,占地近2000亩,全日制在校生20400余人,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3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90余人。设有17个二级学院,现有69个本科专业,涵盖九个学科门类,以农学、教育学、工学为重点。作物学、民族学获批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电子商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动物医学、农学专业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医学、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园艺、土木工程、动物科学、小学教育1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等5个专业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农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水利水电工程、动物医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农学、土木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园艺等6个专业获批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农学专业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近五年,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56项。获省、州科技进步奖71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50项。“十三五”期间,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22项,新增各级科研平台21个。2020年,厅州共建“攀西特色作物研究与利用实验室”建成为四川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