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5-05-12 11:57

院系设置

飞行技术学院     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航空气象学院     航空工程学院

航空电子电气学院    计算机学院

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机场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空中乘务学院     航空安全保卫学院

民航安全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点实验室

学院自觉履行使命担当,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助力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学院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体系。学校现有“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民机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气象局航空气象开放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四川省通用航空器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研究(创新)中心,1个全国科普基地和2个省部级科普基地,以及“空管技术创新联盟”等4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拥有四川省院士工作站、四川省引才引智基地等2个高端人才平台,以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有“数据工程与行为科学研究院”专门研发机构。具备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到成果转化全流程科技创新体系,在民航的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学院助力中国民机产业发展,与中国商飞共建“大飞机学院”和“民机飞行技术与运行联合实验室”,全程参与国产大飞机ARJ21C919的研发、制造、试飞、程序设计、审定、取证,着力解决国产民机制造生产“卡脖子”关键问题,在民航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和软科学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00余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和技术改进奖励32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52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成果1300余篇,出版有影响力的学术专著60多部;形成行业标准、规范、咨询通告、政策建议等成果200余项,并为政府和行业决策所采纳和应用,发挥了智库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重点学科

学院坚持立足民航和特色发展,形成了多学科协调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4个二级学院、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本专科专业,覆盖了民航各个领域,其中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同时也是四川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点;飞行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飞行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等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56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近年来,获批6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省部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209月被列入“四川省高水平大学”名单。2018年,教育部对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审核评估,充分肯定了学院取得的办学成绩,并对学院飞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可授予的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文学学士学位 管理学学士学位

法学学士学位 教育学学士学位 艺术学学士学位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63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587人,具有正高级飞行员、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的教师60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以上。他们当中有国家特聘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全国最美教师、民航功勋飞行员、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国际民航组织专家组成员、民航特聘专家、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天府峨眉”“天府学者”“天府青城”的专家人才和名师等,形成了一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飞行技术、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工程、机场运行管理等民航特有专业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生人数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飞行技术专业学生近1万人。建校以来,学院累计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民航专业技术人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专业领域涌现出了大量引领民航业安全发展的管理人才和杰出校友。他们中有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为代表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有勇斗歹徒、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反劫机英雄杨继海、王仪轩、张远生、阎文华;有感动中国的英雄机长倪介祥;有飞越科索沃战火的英雄机长刘晋平;有南沙永暑礁机场校验试飞机组成员以及国产大飞机ARJ21C919AG600首席试飞机组成员等等。

学院近八成毕业生进入民航系统。2024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90%

经过近70年的教学实践,学院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输航空飞行员培养方案,并深度参与民航法规和标准制定,系统构建了完整的民航飞行训练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了从飞行学生到航线运输机驾驶员的无缝衔接。学院作为联合国重点推广的“多人制机组驾驶员执照课程(MPL)”试点单位,正积极打造国际民航组织标准课程包(STP)、ACPCUPRT精品课程、与中国商飞合作开发一体化培训课程、与空客公司合作开发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与评估(CBTA)的航空运输飞行员整体课程,持续增强飞行训练核心能力。学院着力提高飞行训练质量与效率,构建了支撑有力、协同高效、开放创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飞行训练体系,年训练量近50万小时,占全国通航总飞行时间约1/3,创造并保持了世界通航最佳安全记录,两次荣获中国民航“飞行训练安全五星奖”。全力建设的“民航试飞学院”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民航试飞员培训体系,填补了中国民航试飞人才培养的空白。学院致力于为中国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民航监察员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