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学院 | 专业名称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类(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
汽车智能技术 |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
智能制造学院 | 自动化类(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 |
工业互联网应用 | |
应用电子技术 | |
现代通信技术 | |
新能源汽车学院 | 汽车制造类(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
设计学院 | 建筑设计 |
建筑室内设计 | |
建筑动画技术 | |
智能光电技术应用 | |
环境艺术设计(艺术类) | |
建筑室内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 |
城市建设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技术 |
智能建造技术 | |
工程造价 | |
市政工程技术 |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 |
旅游学院 | 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 |
旅游管理 | |
会展策划与管理 | |
商务英语 | |
数字媒体学院 | 数字媒体技术 |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 |
游戏艺术设计(艺术类) | |
网络新闻与传播 | |
影视动画 | |
融媒体技术与运营 | |
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 | |
管理学院 | 工商企业管理 |
市场营销 | |
电子商务 | |
现代物流管理 | |
供应链运营 | |
会计与金融学院 | 财税大数据应用 |
金融服务与管理 | |
金融科技应用 | |
大数据与会计 |
重点实验室
学校秉持“知行合一”育人理念,聚焦培养高技能人才。我校有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26个,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2个,市级职业技能竞赛选拔集训基地4个。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完成重庆市文旅项目“两江四岸夜市开灯仪式”照明工程。学校与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集团、大唐高鸿等引领行业发展的头部企业、优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双向赋能,牵头成立智能仪器仪表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智能网联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重点学科
近年来,我校在职业教育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屡创标杆。作为国家级“双高计划”院校,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对接重庆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及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要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根本路径,与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集团、大唐高鸿等引领行业发展的头部企业、优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双向赋能,牵头成立智能仪器仪表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智能网联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成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现场工程师学院等10余个市级及以上产教融合实践载体,年均与6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搭建起“1+2+N”实体化协同育人平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模式,斩获世界技能大赛金牌两枚,获评“特别赛突出贡献单位”,并建设国家级集训基地。国际化办学成效显著,通过“三院一体”模式输出中国职教标准,吸引海外留学生,实施“职教出海”行动服务“走出去”中资企业。学校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首批“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学校等国际合作项目,主导制定金砖国家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国际标准,相关成果获央媒百次报道,形成“产教协同-技能培育-标准输出”的全链条改革范式,为职教现代化提供创新样本。
可授予的学位
师资力量
作为扎根重庆的优质高职院校,我校以强师赋能驱动高质量发展。现有教职工1042人,其中具有教授及其他正高级职称的79人,具有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副高级职称的20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720人。创新实施双聘双挂机制:引进长安首席技师等行业专家驻校,输送教师赴华为等企业研修,积极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双师型占比达到91.3%以上,获教育部职教名师、全国技术能手8人,2019年至今教师参加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206项。教师团队主持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开发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等2个专业教师团队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指导2名学生荣获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2项,充分彰显师资既能讲授又能操盘的硬核实力。
学生人数
学校目前有在校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生1.7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