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2-06-07 17:47

院系设置

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

可授予的学位

师资力量

丁世学19627月出生,湖北麻城人,物理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博士后。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4年被华中师范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现任襄樊学院院长助理、人事处处长,襄樊学院首批学科带头人。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天文学会会员,襄樊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于高能天体物理中吸积盘理论及活动星系核的理论研究。曾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并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作为主要成员于2001年和2005年分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获襄樊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李儒寿19555月出生,湖北鄂州人,19877月毕业于湖北大学英语专业,1991-1993年留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现任襄樊学院副院长、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武汉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襄樊市科协副主席。从事跨文化交际和英美文化研究,著有《英语语言文化研究》、《新编大学英语读、想、用》1-4册。主持完成了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T.E劳伦斯研究》。主要论文有《弗吉利亚.伍尔夫与剑桥学术传统》、《<红宇>女主人毕海丝特.白兰性格特征探析》、《跨国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圣经>对现代英语的影响》、《英语习语来源与文化特征》、《英语词汇的跨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刘慧宏196410月出生,教授,化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现为襄樊学院学术带头人,学校生物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湖北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襄樊市自然科学类学会学科带头人,2004年度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

 研究领域为生物分析化学这一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方向涉及氧化还原蛋白质电化学,生物电化学传感器,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分析等,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四项,其中一项为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在该领域已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录用的论文14篇,已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达58次。科研成果《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电化学》获襄樊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有三项发明专利。

 

 

 

郭荣朝,教授,博士,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

2000年以来在《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经济地理》、《水土保持学报》、《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域研究与开发》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CSSCICSTPC收录26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被《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索目26次,论文被引用55次;出版《省际边缘区城镇化研究》(独著)、《旅游投资决策分析》(第一编著,撰写13万字)著作2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15项。撰写的论著多次被评为襄樊市社科联一等奖、襄樊市社会科学二等奖、襄樊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教研成果。社会兼职: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国家级学会)理事,襄樊市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李文联19562月出生,毕业于湖北大学物理专业,学士学位。襄樊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教授,科学教育教研室主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从事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教学、研究以及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工作。多次获省级和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以及中国物理学会的多媒体教学成果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曾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园丁、电子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大学生科研成果优秀指导教师、教育实习优秀带队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科研标兵和教学标兵。

 

 

 

冯毓奎19513月出生,湖北省谷城县人,197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襄樊学院政治与法学系主任、教授,汉水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省重点学科政治学理论负责人。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市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主持完成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关系重塑研究》等科研项目,发表论文40多篇,代表作《论村民自治组织运作中的权力冲突与对策》、《关于正确解决农村“两委”矛盾的几点思考》等论文,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民理论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自己的科研方向。

 

 

 

 

黄有柱,19637月生,教授,湖北谷城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襄樊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湖北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协会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襄樊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理论研究、设计实践活动。近年来,在视觉文化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其图形符号及象征理论具有突破性成果,特别是在环境艺术美学学科建设与应用方面,对城市景观、校园文化风貌产生了积极影响。学术论文《图形设计艺术的符号化表现特征》等30余篇发表于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及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主持和完成了《三国美术与城市公共艺术》等省、市级科研、教研项目5项;  作品《故垒惊涛》、《天职》、《御龙春》等二十余幅参加了全国美术展览、湖北省美术展览并发表在《美术观察》、《中国包装》、《美术大观》等刊物上;独著和主编学术著作5部,主要有《平面构成的视觉解析》、《产品设计方法学》等;设计作品获“华人平面设计大赛”奖、“中南星奖”、“楚天创新奖”等。

学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