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2-06-13 14:42

重点实验室

德州学院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各种生命活动过程归根到底都能追踪到细胞内的分子过程。分子生物学是 20 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的学科,它是促进生命科学在新的基础上飞速前进的领先学科,也是近二十多年来生物工程兴起的源泉。为了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获得高水平的成果和人才,德州学院于 2004 年组织专家组论证并决定在生物系设立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紧密结合 “ 人口与健康 ” 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为防治人类重要疾病并为我国区域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是实验室的总体发展目标。实验室从事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研究方向包括: “ 植物抗病虫害与基因工程 ” 、 “ 人类微卫星多样性与个体识别 ” 以及 “ 人类重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学术队伍是实验室的又一特色。目前在实验室工作的博士有 4 位,教授 1 位,硕士 7 位。实验室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其中,焦传珍博士的论文( Cloning, sequenc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cDNA encoding a constitutive heat shock protein 70(HSC70) in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在 2004 年发表在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49(22): (2385-2393) 。王丽燕老师的《 NaCl 胁迫对海蓬子离子区室化、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论文发表在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4 , 30 ( 1 );在研课题有: 1 , Nacl 胁迫下野生大豆不同组织中 Na+ 、 Cl- 浓度的变化; 2 , cNHX1 基因的融合 , 功能鉴定和对转基因草莓耐盐特性的影响; 3 ,乐陵金丝小枣 RAPD 分析; 4 ,基于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的 DNA 鉴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5 ,复合生物物理新技术促进淡水鱼增产及其机理的研究等。实验室重视老中青结合,不断引进新人,目前平均年龄为 38 岁。经多年的学术积淀,近期相继产生了商学芳、曾强成两位博士。在教学工作中,本学科建立和坚持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历年生物化学课和分子生物学课的教学效果受到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普遍好评,学生们得到全面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实验室具有可供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仪器,如,超纯水组合系统、 DNA 合成仪、测序仪、 CO2 培养箱、高速冷冻离心机 ( 台式 ) 、全自动消毒锅、紫外检测仪、凝胶成像仪、各种 PCR 仪、负 80 度冰箱和冷冻干燥仪等。本院化学系的质谱仪、荧光显微镜、毛细管电泳等也可供使用。实验室欢迎与上述研究有关的国内外科学家作为访问学者来室工作或进行合作研究。

生物系

2005 年 3 月 29 日

分子生物设备(组图)




 

 

 

 

 

生物物理实验室情况简介  

我院在山东省率先建立了《生物物理实验室》,优化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和生物学优秀人才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人员组成: 本实验室由三名教授,三名博士,两名副教授,两名讲师,两名硕士研究生。王吉华、祁胜文、张连顺、宋一中、焦传珍、柳永亮、刘贵忠、窦相华、赵立岭、曾强成、姜万禄。

  研究方向 : 本实验室聚焦在以下研究方向:

1、生物信息学研究:用生物大分子计算机模拟(MD OR MC)的方法开展蛋白质折叠机制的研究;用从头计算的方法进行蛋白质预测的研究;发展广义系综采样方法以计算机为工具,以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命科学相互交叉为基础,以蛋白质折叠规律和结构预测为目标,发展研究蛋白质折叠的新方法,开展蛋白质折叠的原创性研究。进行计算机基因科隆的研究;进行DNA序列的分析比较研究。同时,进行子生物学研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光生物学研究:在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方面,首先从理论上建立了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模型,进一步用数学理论得到其解析解,并通过Mont Carlo方法,用计算机模拟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过程,来验证解析解的正确性,从而得到了描述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正确理论公式,进而建立了一套试验装置,通过对生物组织模拟液的测量,证明,根据其所建立的理论模型,由试验可无损的测量出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参数,并对多种生物组织的样品进行了测量,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从而,从理论和试验上为人类疾病的无损光诊断奠定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3、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用物理手段对动物胚胎发育进行刺激,研究成活、生长规律,提高品质,促进增产。对食用菌等植物进行作用,研究其增产规律。以此为基础进行交叉学科的仪器开发,力争取得社会效益。同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机理研究。

  课题及经费 :完成省及部级课题三项,国家级子课题一项。在国家课题一项、市课题一项。

1、 2004年我校物理系与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承担了《蛋白质和酶的折叠机制与其功能相关的动力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课题。

2、《DNA序列信息运作规律的数理研究》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填补我省空白。

3、本实验室参与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理论模拟新方法》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理论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的若干前沿问题的资助。

4、《复合生物物理新技术促进淡水鱼增产及其机理的研究》获山东省攻关课题研究的资助。

  成果: 获山东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两项,德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有的论文发表在国际刊物 Physical Review E, Apply optics,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Chinese physics letter,Progress in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physics等,和国内权威刊物如Chinese physics letter,生物物理学报、生物数学学报等刊物上。多篇论文被SCI收录。现有设备利用率高:现设《生物信息学》、《光生物物理学》及《生物工程技术》三个分实验室。

  主要实验设备 : DEC20E工作站一台,PCR扩增仪,凝胶分析仪等设备。设备24小时连轴转,8个月没有停机,利用率高。学术交流:( 1)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施蕴渝院士,刘海燕教授领导的结构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实验室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经常进行双边交流。(2)本实验室负责人应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交叉中心的邀请做过两次报告,扩大了我院在该研究领域的影响。(3)与山东大学彭军教授领导的实验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实现我院创建德州大学的目标,培育我院科研优势和特色,参与国内省内的竞争,急需加强该实验室建设,需要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见附表。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属于中文系的传统学科,也是德州学院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现拥有专职教师 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7人中已获得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有2人,其余均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改革,该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学科教学质量一直保持稳定,在学校具有领先的地位。2000年现代文学课程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改革试点课程,2003年被评为学校本科合格课程,2004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并于下半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目前该学科已为本科生开出6门现代文学学科的选修课,如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鲁迅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等。现代文学必修课的课堂教学已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部分选修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近年来,该学科成员共发表教研、科研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委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八五”社科规划项目1项、校级社科立项课题多项,曾获得省、市、校等各级奖励多次,对学校的课程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

生物物理实验室(王吉华)

现当代文学(季桂起)

级学科:

外国文学(姜山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朱秀英)
分子生物学(焦传珍)
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所(翟冠杰)
人工智能研究所(王国胜)
有机化学(符爱云)
分析科学研究中心(吕元琦)

可授予的学位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740人。其中专任教师1180人,教授、副教授653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80人。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学术风气。教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有13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3人荣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5人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14人为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级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44人。学校还聘有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兼职教授238余人,其中院士6人。

学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