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现设英语学院、日语学院、亚洲学院、欧洲学院、中东学院、高级翻译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政党外交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基础科学部、贯培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区域国别学院等19个教学单位。
共有 47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31个外语类专业 ,分别是英语、商务英语、日语、阿拉伯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拉脱维亚语、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立陶宛语、爱沙尼亚语、朝鲜语(韩国语)、越南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翻译、俄语、波斯语、印地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斯洛伐克语、斯洛文尼亚语。其中英语、日语、阿拉伯语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日语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翻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17个非外语类专业,分别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金融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金融学、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外交学、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新闻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其中旅游管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在国家新一轮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中,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英语、商务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翻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财务管理),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印地语、意大利语、匈牙利语、塞尔维亚语、爱沙尼亚语、会展经济与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金融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
重点实验室
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首都重大战略为重点,以新型智库矩阵建设为支点,以文旅融合、区域国别、“一带一路”、服务贸易、文化传播等为特色,以学术、学者国际化为亮点,完善科研创新平台,学术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设有 17 个研究院、3 个实验室,10个省部级科研基地,7 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备案研究中心,1 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哲学社科研究基地、高水平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新型高端智库三位一体的科研平台格局。
学校科研发展势头良好。近五年国家级项目立项超过 100 项,省部级项目立项超过 200 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 30 余项。
智库建设成效显著。6 个研究机构进入 CTTI 智库索引,入选智库数量排在全国高校前列。1 个研究机构位列高校“一带一路”领域智库 PAI 值评分 Top5,2 个研究机构进入“高校智库 MRPA 测评综合评分 Top100”,1 个研究机构入选“高校智库 MRPA 测评资源总效能评分 Top100”,助推北二外进入大学智库指数 Top50。
学术会议及期刊影响力持续提升。由北二外主办的“中国旅游发展 · 北京对话”、“服贸会 · 国际服务贸易论坛”、“中巴一带一路发展智库论坛”等高端学术会议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编辑出版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导刊》《阿拉伯研究论丛》及《跨文化研究》等学术期刊。《阿拉伯研究论丛》入选为 CSSCI(2023-2024)收录集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入选为 2022 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目录核心期刊及 2023 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和《旅游导刊》均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旅游导刊》全文转载率在 172 种工商管理类期刊中排名第 2,在旅游类期刊中转载率名列第 1。
重点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日语、阿拉伯语、英语、旅游管理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旅游管理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翻译、旅游管理
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日语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旅游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
可授予的学位
详情见学校官网:www.bisu.edu.cn
师资力量
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近千人,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项目2人、翻译终身文化成就奖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海外引才专项、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资深翻译家等各类省部级人才40余人。学校还聘请兼职教授、行业导师等130余名,拥有外国专家5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