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4-06-18 16:07

重点实验室

科研实力雄厚、在全国具有较高学术地位

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共建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唯一的高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势突出。科研项目稳步增加,2005—2010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1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03—2010年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2项,获准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4位。2001—2010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82项,立项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显著增长,2010年达到8300余万元。近年来,科研成果突出。2001—2009年我校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CSSCI论文14019篇,发文量在全国高校排名第3位。在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获奖总数名列第2位;在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26项一等奖中,我校获得3项,居全国高校第2位。

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共获准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课题)773项目。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共679项,国家“973”项目、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23项,有4人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课题26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行业公益性专项29项,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专项6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3项,国际合作项目7项;理工科年均到位科技经费逾亿元,其中,2010年近4.1亿元。根据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公布的“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我校为第一单位的论文为906篇,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全国高校排名第22位;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情况: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重点学科

学科优势

学科实力居全国高校前十

 

1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哲学 数学

教育学 地理学

心理学 系统科学

中国语言文学 生态学

外国语言文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中国史 戏剧与影视学


入选学科数列全国高校第8位。

 

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共有35个学科上榜,其中6个为中国尖学科”(全国前两名或前3%

教育学 心理学

中国语言文学

地理学 中国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

 

“顶尖学科”数列全国高校第10位,其中,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位列全国第一。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共有A类学15个,其中6个学科进入A+,进A+学科数列全国高校第6

A+

教育学 心理学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史

戏剧与影视学 地理学

 

A

数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A-

哲学 外国语言文学

理论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公共管理 生态学

统计学

 

2023年,共有16个学科领域进ESI世界前1%

环境 / 生态学 地球科学

工程学 社会科学总论

农业科学 化学 数学 

精神病学 / 心理学

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 材料科学

植物学与动物科学 物理学 

计算机科学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临床医学 经济与商学


其中,我校为社会科学总论最先进入世界前1%的三所内地高校之一。环境/生态学、地球科学进入世界前1‰;环境/生态学、地球科学和数学进入世界前100名。

 

2023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共有17个学科进入世界200

教育与培训 语言学 地理学 哲学

古典文学与古代史 现代语言学

社会政策与行政管理 心理学

英语语言与文学 历史学 考古学

地球和海洋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社会学 环境科学 传媒学


其中,教育与培训世界排名第18位,内地排名第1位;语言学世界排名第47位,内地排名4位;地理学、哲学、古典文学与古代史、现代语言学4个学科进入全球51-100名。

 

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居全国高校前茅

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5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9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

 

(以上数据截至20243月)


可授予的学位

学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