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30人,博士35人,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人才10多人次。8名教师为南京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校兼职硕士生导师。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团队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小学教育(师范)、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师范)三个本科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A类)、江苏省高校一流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为学校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学学科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心理学学科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高校教改项目5项,江苏省高校一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6门,江苏省高校规划教材2部、重点教材4部,江苏省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团队多个。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多项,出版专著10多部,在SSCI、CSSCI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应用导向的办学理念,凸显实践取向、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努力培养文化教养与专业能力并重、实践智慧与科研意识互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24年,学院与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希沃学院”;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凤凰·二师未来卓越教师班”。2016-2024年,在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21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27项。学生教师资格证获取率均在97.7%以上。
学前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是一所既有历史积淀又朝气蓬勃的新兴学院。学院以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为基础发展而来,有着12年的办学基础及专业积淀。2013年,为了适应我国幼教发展的形势,“学前教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从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分离,成为学校独立的二级学院。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拥有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和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学院注重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多位教师获得人才培养工程资助,成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并逐步形成了高层次教学科研人才的合理梯队。教师团队中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项、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333”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人、校“科研之星”2人。
教科研成果丰硕。学院教师的教研、科研水平普遍提高,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突破。获批国家级、省部级教改课题15项、省一流课程4门、国家及基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重点教材2部、市厅教改课题38项;获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等奖项10项;等。近年来,教师在《学前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
人文学部
人文学部组建于2024年,由原文学院、历史系合并而成,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两个学科,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历史学四个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历史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校一流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江苏省“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有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江苏省青蓝教学团队、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为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会长单位。现有中国古代文学、儿童文学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语言学概论等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省级精品课程,戏曲与传统文化、文学理论引论等省级在线课程。
文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科。1959年改中文系,当年招收普通本科生。先秦诸子研究大家诸祖耿、“三礼”研究大家钱玄、中国诗学研究大家吴文治等,先后在此任教。2013年,学校转设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改建文学院。历史系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科,同年招收专科班学生。1999年获评江苏省中学历史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单位,承担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和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省级培训工作。
人文学部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省“333”工程人才、省社科优青、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等多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70多项,研究成果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多项。教学成果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是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成员单位。现有教职员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常年聘任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专家、外籍教师参与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建有智能化语言实训中心、卓越英语教师培养基地和商务外语人才培养基地。举办英语(师范)、商务英语和俄语三个本科专业,与南京师范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提供大学外语公共课程教学,承办教育部“国培计划”等各级各类教师研修项目。
外国语言文学是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点,建有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与教师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外国语言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和文化、国别与翻译研究所,涉外法治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江苏国际法治动态研究中心溧水基地)等平台。2020年以来,教师立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3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8项、厅级30项(重点项目2项);学生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0余项、省级40余项。100余位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类竞赛中获奖。毕业生职业发展潜力大,很多成长为教学名师,部分深造后就职于高等学校,部分就职于外事、经贸、金融等岗位。
商学院
商学院的前身是经济与法政学院。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贸易经济、财务管理、经济与金融、数字经济等四个本科专业,有“5+2”、“3+2”专转本等多种办学模式,与英国邓迪大学“2+2”合作联合培养本科生。“贸易经济”专业先后获批为江苏省一流专业和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培育点,“计量经济学”课程先后获批为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
学院专业教师中博士占比77.5%,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承担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典型案例1门。市厅级项目20余项,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2个。科研成果丰硕,其中有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学院秉承“厚基础、重实践”办学理念,与京东、汇鸿、焦点科技等建立实习实践基地,近三年在江苏省大学生“挑战杯”、“三创赛”、“创青春”创业大赛、“赢在南京”等竞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100余项,20%的学生主持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多人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毕业生就业率达93%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应用统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学校同龄,是学校创办最早的专业之一,1959年开始招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普通本科生, 2013年成为学校首批独立招收普通本科生的专业之一。2017年应用统计学专业开始招生。2021年开始招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省级成人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校级重点专业(2016)、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021)、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21)。202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学学科获批江苏省“十四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23年5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二级认证现场考察。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9人,博士29人、硕士11人,研究生导师9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8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
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00多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其中,有3位数学教育教师分别编写了3套国家级中学数学课标教材(2位主编,1位副主编),本专业5位老师担任了3个版本中学数学教材主编、副主编、分册主编或核心作者的编写工作。教师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数据科学与商业分析案例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数学基础课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12项。6人获校级“教学十佳”。
计算机工程学院
学院现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品牌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物联网工程专业为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建设试点、省级品牌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2025年新增专业。
学院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6名、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实验师1名、博士19名、硕士生导师4名,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教学名师,3名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教师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6名教师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4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主编出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主持建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主持研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项、江苏高校“高质量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1项、江苏高校理工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授权专利26件,获全国高校程序设计教育大会优秀论文/实训案例一等奖3项、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前身是江苏教育学院物理系。1952年设立为物理系,2013年成立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22年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专业合并成立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年成立为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学院现有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于1959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生。2014年增设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2025年增设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4名,其中专任教师30名。专任教师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实验师1名、具有博士学位者21名、在读博士2名、兼职硕士生导师1名,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教师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名教师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通过创新性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以及个性化的培养手段,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物理基础、跨学科视野、创新精神、广泛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几来,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平均超过20%,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
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的办学渊源可追溯至1952年江苏教育学院成立之初所设立的生物系与化学系。1959年,学院正式开展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工作。2010年7月,原生物系与化学系完成整合重组,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学院在校学生规模近1700人。自创建以来,历经七十余载的发展积淀,学院已累计为社会输送超过2万名专业人才,在国家及地方科技进步与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出积极贡献。
学院目前设有6个专业,涵盖1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江苏省一流专业、1个教育部新工科改革项目立项专业,以及1个江苏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生物学学科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目前已建成9个省级及以上的教学、科研与专业平台,其中包含江苏省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创新应用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生命科学与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等。
学院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70余人。其中,具备正高级职称者12人,副高级职称者21人,拥有博士学位者52人。学院还拥有2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3人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或学术带头人。
学院精准明确发展定位,牢牢把握新时代基础教育、生物医药与绿色化工领域的发展契机,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社会需求,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地区,并辐射全国范围。通过师范与非师范、理学与工学的有机融合,学院致力于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在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的高水平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江苏教育学院地理系,至今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现有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酒店管理4个专业,在校生900人以上。其中,地理科学专业已基本形成了“实践取向鲜明、职前职后融通、技术应用领先”的办学特色,先后于2012年、2019年、2021年、2024年分别获批省级特色专业、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第三期品牌建设专业,拥有“气候风险模拟与城乡智慧治理”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
学院已初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充满朝气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和兼职教师6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科技副总、省双创博士等人才项目的教师20余人次。拥有“地理新师范教育课程群”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办学成果丰硕,社会声誉良好。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先后荣获省级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奖10余项,各类大学生竞赛奖100余项,省级社会活动优秀奖50余项。先后有100余人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的硕士研究生,其中2025年度四年制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为22%。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始建于1987年,前身为江苏教育学院音乐系。多年来,为江苏省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培训了大批优秀音乐师资,为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音乐学院设有音乐学专业。2008年,音乐学专业被确立为校特色专业。2015年本专业“以地方传统音乐传承为特色的卓越音乐师资培养”获批立项为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9年6月,本专业被确立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本专业立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点。2024年11月,音乐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类第二级认证。
音乐学专业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思路,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双传统”特色——弘扬师范教育优良传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
长期以来,本专业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人才培养成果颇丰,荣获教育部高校原创精品项目、第五届全国大艺展合唱乙组一等奖,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第十届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第十届孔雀杯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金奖;多次荣获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连续三届荣获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乙组特等奖、戏剧乙组一等奖。
美术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江苏教育学院艺术组,包括美术和音乐两个专业培养方向;1998年成立美术系;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省属成人本科学校改制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正式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学院稳健发展,形成以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互为支撑的专业结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美术师资和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三个专业均为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美术学、设计均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美术学院现有教职工40人,专任教师34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具硕士及以上学位者31人,博士(含在读)16人,行政及管理人员6人;特聘教授30余人,兼职教师15余人,校外导师56人。近年来,专任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以及江苏省社科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出版专著4部;省级重点教材2部;发表论文146篇,其中,核心及CSSCI期刊论文49余篇;专利70项。美术学院持“脚踩大地”与“伸手摘星”的育人观点,鼓励学生以赛促学,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学生曾获南京青奥海报设计大赛全球唯一金奖,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金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全国赛二等奖、省级特等奖,江苏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一、二等奖,江苏美术奖、江苏美术新人奖、江苏综合美术大展优秀奖,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与数字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各类获奖百余项。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三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在南京市各区的考编录取率稳居前列。
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肇始于1992年,拥有33年历史。2003年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普通本科生,2013年组建现代传媒学院,2016年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19年更名为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江苏分中心会员单位,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单位)会员,南京市电影电视动漫艺术家协会(团体)会员,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理事单位。
传媒学院以本科教育作为专业办学的主体和基础,积极完善与优化本科生教育,构建多元开放的高等教育与艺术实践多维结合的新型学历体系。学院依托瑞典索德托恩大学共建欧洲科学院院士工作站,积极拓展教师的国际交流与职业发展,推进院士工作站与学院协同发展、互相促进,打造全方位、多领域发展的传媒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开设江苏省产教融合一流课程——游戏引擎原理与应用,有江苏省产业教授1名。学院从行业内多家知名企业聘请产业教授指导、参与教学和课程建设,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显特色的教学团队,成立传媒与教育科技研究所。以校外导师进课堂、行业专家讲座分享等方式将优质企业资源引入课堂,打造了务实高效的新型实践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直属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领导的独立二级教学科研机构。2011年,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中心。201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中心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设有全国师德建设(优秀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三个研究“中心”: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师德研究中心、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形成研究优势,成果丰硕。学院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任务,下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6个教研室。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师范类专业,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校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培育校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1个。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与周恩来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南京总统府、梅园新村、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共建教育教学基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学院连续两次获批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
体育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的前身是创立于1986年的江苏教育学院体育教研室,拥有39年的历史积淀。2010年在体育教研室基础上设立体育部,2018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生,2019年组建体育学院。39年来,几代体院人滋兰树蕙、薪火相传,为超过10万人次开展公共体育教学,培养了多位工作在基础一线的优秀体育人才,为学校发展和江苏体育事业进步作出贡献。
学院设有体育教育系、公共体育部、竞赛训练中心、学生体质测试中心等,承担全校公共体育教学、校园体育运动开展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拥有教职工35人,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5人;国家级教练员、裁判员3人,一级教练员、裁判员17人;健将级运动员4人,一级运动员4人。学院建有综合性体育馆2座,室外田径场2片,篮球、排球等场地14片,场馆占地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
学院操舞类运动项目特色鲜明,排舞队获得国际赛第三名并多次获得全国赛第一名,健美操、啦啦操和艺术体操队在省运会、省锦标赛以及南京高校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的成绩。
当前,体育学院秉承“厚德、敏行、拼搏、务实”的院训,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