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金融学院、会计学院(财富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软件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物流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讯飞人工智能学院。
金融学院开设金融学(分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与期货投资、CFA注册金融分析师三个方向)、信用管理、保险学、经济与金融、金融科技五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2193人,专任教师60人。在专任教师中,9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45%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95%以上毕业于985、211重点高校和海外知名大学。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重庆市“百人计划”专家2名,重庆市教学名师1名,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1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重庆市巴南区金融发展中心首席专家1人,CFA持证人3人,FRM持证人1人,注册会计师3人。
咨询电话:023-88968673 88968672
会计学院是一个主要为社会培养从事财经类实务与管理工作人才的教学单位。目前设有会计学(含ACCA国际项目班)、税收学、审计学、财务管理、资产评估五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会计学专业为“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在校学生3900余人,以“订单式”、1+X证书,国际化为培养特色。
会计学院打造了一支“一体两翼”的教师队伍,即以校本教师为主体,以其他高校的优秀教师以及业界精英组成的教师团队为两翼。现有专任教师90余人,校本教师占比68%,外聘兼职教师占比32%。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比68%,“双师型”教师占比53%。
在长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学院注重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形成了“校、政、会、所、企”协同育人平台。打造了一支由学校、企业高管、会计领军人才、会计青年英才等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先后与德勤、大信、新道科技、天健、信永中和、开源集团、中鼎等20余家知名事务所和企业开展共建产业学院、特色项目班、共建专业方向、“订单培养”、共建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合作,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供需同步”的“品行素养优、理论基础实、专业本领硬、学习能力强、沟通合作易”的“五优”财经类实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咨询电话:023-88968674 88968675
经济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办学理念、“学科基础、应用有为、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不断追求“团结和谐、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院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品行素养优、理论基础实、专业本领硬、学习能力强、沟通合作易的“五优”应用型财经人才。
学院开设有经济学、数字经济、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5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专业是重庆市首批市级特色专业、校级一流专业。2018年,应用经济学立项重庆市重点学科建设培育项目;经济学专业成为中国校友会网5星级专业,位居同类高校第二位,同时排名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经济学排行榜第四,位居西部第一。
学院现有在校生1000余人,专兼任教师5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5.05%,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比42.99%,“双师型”教师占比10.28%,校本教师占比91.59%,外聘兼职教师占比8.41%。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1人。
咨询电话:023-88968670 88968669
公共管理学院立足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以培养新一代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主的教学院单位,学院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形成了校企联合精英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拥有“重庆市土地利用与遥感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科研平台;拥有国土房产信息综合实训室和土地测绘实训室两个重庆市财政资助建设实训室,教学设施完备先进,教育技术现代化程度高。
学院下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城市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物业管理专业等5个专业。其中物业管理专业现为重庆市唯一所本科人才培养院校,也是校企合作示范专业。其中物业管理专业现为重庆市唯一所本科人才培养院校,也是校企合作示范专业,是国家开发大学现代物业服务与不动产管理学院重庆学习中心,为行业人士提供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
学院为促进专业技术产业化,为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及协会提供决策智力支撑,现为重庆市物业管理协会理事单位、重庆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为更好地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学院创立了工程管理协会、不动产管理协会、GIS(无人机)协会等3个专业协会。
咨询电话:023-88968664 88968684
软件学院是一个以培养新一代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单位,学院坚持“立足重庆,面向全国,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的定位,按照“工程性、应用性、创新性、交叉性”的思路,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实践+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构筑服务于“全国领先的智能化技术创新高地和智能化应用示范基地”建设目标的特色化软件和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跨学科”为指导,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1+X”证书,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连接”。设有软件工程(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三个本科专业以及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和数学教研室。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000余名,专任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22%,硕士以上4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56%,双师型教师7人,已初步形成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与中软国际(软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以共建专业为载体的深度校企合作,助力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为高质量的IT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助力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推动“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与重庆实瑞科技、重庆粤嵌科技、重庆赛迪奇智等企业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搭建人才供需与院校合作平台,为软件行业精准培养人才。
咨询电话:023-88968671 88968786
新媒体艺术学院自建立以来,极积响应数字创意行业发展需求,主动融入数字文创产业生态圈,有效对接数字文创产业体系新媒体、数字营销、智慧会展等三个新业态板块,以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数字媒体、会展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的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学院下设网络与新媒体、会展经济与管理、数字出版3个本科专业。其中,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和学校整体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并获批为重庆市2019年本科高校一流专业立项建设项目。
学院紧紧围绕学校产教融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目前已建立“学术带头人+产业带头人”双领衔的教师团队,聘请数名产业教授、特聘教授以及双师型(副)教授助推学院发展。先后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中展励德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重庆鸿威瑞博会展有限公司、重庆汇策传媒、重庆市条条是道和麦芽传媒等20余家媒体、商务机构及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同时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共建长江会展研究院,为国内首家会展领域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目前已建成并运行会展信息化实验室、会展综合实训室,在建媒体深度融合综合实验室。
咨询电话:023-88968667 88968668
物流工程学院立足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形成了“方向性培养+订单式人才定制”相结合的职业导向型人才培养特色和校内外实践联动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下设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业工程、物流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物流专业为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 “三特行动计划” 市级特色专业,是重庆同类型高校中唯一的市级特色专业,连续多次被中国校友会评选为五星级专业,是重庆保税物流和城市配送的中高级干部培养基地;电子商务专业是重庆市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示范专业,是重庆市农产品电商及物流配送专业人才市级培养基地;工业工程专业是校企深度融合的示范专业。另外,学院还拥有科技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综合科研平台。
物流工程学院现有在校生1200余人,专任教师5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5%,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比48%,“双师型”教师占比31%,本校教师占比79%,外聘兼职教师占比21%,已初步形成职称结构合理,学历结构高的师资队伍。
物流工程学院拥有重庆市财政支持建设实验室物流综合实训室,能满足实验实训课程的需要。我院与顺丰、苏宁、京东、美集、宗申、直通、上海樱皇等13家企业建立了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开设了直通 “英才班”和京东“京苗班”,学生在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保税物流赛、物流仿真赛、三创赛等多项市级及以上竞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二等奖等重要奖项,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咨询电话:023-88968662 88968663
国际商学院成立于 2020 年,下设工业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教研室、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研室和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研室。学院以大学英语改革为契机,聚焦大学英语课程与学科专业结合发展;以工业工程专业国际化转型为路径,以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优势教育资源助力专业发展,实现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零的突破。同时该项目也是中国民办高校与西班牙公立大学开展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国际商学院立足学校办学愿景、遵循学校办学理念、坚持植根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放办学思路,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现代化新型人才。
咨询电话:023-88968693
讯飞人工智能学院是重庆财经学院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基于西南地区智能产业、智能经济的发展需求,结合当今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三次发展浪潮,依托科大讯飞作为亚太地区知名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的强大实力、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和丰富的产业人才培养经验,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工智能+X”应用型产业人才,为区域智能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中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共同成立的校企合作二级学院。
学校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产教融合合作办学探索以来,经过近四年实践,逐步构建了一套校企融合共生长效机制,形成的《基于“一院三制五融”的校企融合共生长效机制探索》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包括多维动态评价机制、理事会下的双院长制、共赢共生发展机制等核心保障机制,以课师、课创、课赛、课证、课产五个融合为手段,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四链衔接,在学生培养端、学科专业端、产业发展端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先后取得“工信部技能认证和教育部1+X的认证体系”“重庆市科普基地”“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智慧教育优秀示范基地”等多项成绩。
咨询电话:023-88968710 88968712
重点实验室
校现有各类实践场所170个。其中,校外实践实习基地128个,建有一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包括数量经济分析实验室、企业经营与财务决策在线博弈实训室、社会经济调查分析实验室、物流综合实训室、国土房产信息管理综合实验室、新媒体艺术综合实训室、土地测绘实训室、国际贸易实验室、数字媒体艺术绘画工作室、工科综合实验室、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智慧实验室、审计综合实验室、金融综合实训室、财税一体化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室20余个。依托中新金融科技现代产业学院,打造出金融科技融媒体中心、区块链金融教学实验室、大数据金融教学实验室、智能金融教学实验室、金融科技实训营和数字营销实训营等交叉学科实验实训室。另有计算机公共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学科专业实验实训室等10余个。
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和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有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金融学科。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全力打造1+2+2重点学科体系,支撑应用型学科生态体系建设。学校开设有4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金融学和会计学2个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软件工程、土地资源管理7个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经济学、金融学、物流管理、会计学和软件工程5个专业是重庆市特色专业;金融学学科专业群(包含金融学、经济学、信用管理、保险学、投资学)是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数字金融专业群(包含金融学、金融科技、会计学、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经济、信用管理、保险学)是学校牵头,与重庆邮电大学、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共建的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元宇宙数字内容生产专业群(包含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是与重庆工程学院共建的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
可授予的学位
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者,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重庆财经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重庆财经学院学士学位。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50余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770余人,占总数91%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350余人,占总数的42%以上。学校长期聘请其他高校学者、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和实践教学指导。
学校柔性引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自主培养重庆英才名家名师、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高端会计人才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1人获评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2人获评重庆市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获评重庆市优秀辅导员。
学生人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