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和18个直属学院, 即: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体育学院、里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西里西亚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1.机械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学科整建制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当时设置的机械类专业有轧钢机器及工艺、锻压设备及工艺、冶金设备和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4个本科专业。1985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在秦皇岛创建分校(燕山大学),南北两校分设机械一系、机械二系和冶金机械系、机械系。1997年南北两校合并,正式更名为燕山大学,同时南北两校四系合一,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332人,其中教授87人(含博士生导师77人),副教授77人。学院拥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河北省燕赵学者1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8人,河北省政府特贴专家6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人选3人,河北省教学名师6人,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团队领军人才2人。学院形成多个教学科研团队,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河北省教学团队5个,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团队3个,河北省创新群体2个。学院现有学生5264人,其中本科生2764人,硕士生2120人,博士生380人。
学院以重型机械及装备为特色,以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等重点学科为基础,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含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为河北省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为国防特色学科。机械工程学科200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列第14位,在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进入全国前10%行列,2022年第五轮学科评估继续保持。学科所在的工程学学科位列ESI排名全球前1.72‰。
学院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4个中国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河北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省级创新高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主的多个校外实践基地。2010年6月,燕山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第一批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5年通过复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6年1月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时接受《华盛顿协议》专家组现场考察,同年6月2日,《华盛顿协议》全票通过我国转正申请,成为该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新工科教改项目6项。近五年,科技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 358 项,省级奖项 460 项。
学院立足重型机械,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现代化服务。近5年,学院承担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0余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40项,企业技术攻关项目152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近1.1亿元。获科技奖励共计6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其他省部级奖励18项,行业奖35项。发表学术论文2300篇,其中SCI、EI检索期刊论文1700篇。出版教材、著作近50部,授权专利2170项,转化专利500项。学院面向国家重大装备需求,原创性地提出了“板带轧机板形控制”“并联机构现代分析与综合”等理论体系,实现了“冷带轧机高精度液压自动控制(液压AGC)”“金属型材三维拉弯工艺”等自主可控,研发了万吨水压机、千吨级架桥装备等国内多项国宝级“首台套”,研制的关键核心设备“板形检测仪”是国内唯一替代进口产品,实现批量生产。突破了重型装备设计与稳健运行、超大件极限制造、精品钢铁生产等关键技术瓶颈,促进工艺装备智能化,应用于中国一重、宝钢、河北钢铁等行业龙头企业,新增产值千亿元,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研发舰载直升机快速系留装置,实现独家批量生产,解决“卡脖子”难题,使我国直升机助降系统水平跨入国际先进行列;突破超细贝氏体钢关键技术瓶颈,将铁路辙叉使用寿命提高至3.5亿吨通过量,覆盖我国50%高铁线路;解决特种并联机器人装备技术难题,应用于FAST馈源舱、北斗三号系列卫星可展天线。
学院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近5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30余人次来学院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派出学术骨干50余人次赴国外著名高校或科研单位进修、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近年来,学院积极开拓中外合作办学渠道,学院与英国阿伯丁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签署协议建立国际合作基地,与罗马尼亚科学院固体力学研究所共建“智能康复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支撑学校获批首个境外办学机构“燕山大学欧洲学院”,并与波兰西里西亚大学开展联合办学。与美国伊立诺伊大学、英国赫尔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上智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部分国外大学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与国内多家大型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学院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企业还在学院设立有“SMC大学生奖助学金”、“力士乐4EE奖学金”、德基大学生奖学金等,以表彰和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进一步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热情。学院“并联机器人柔性力感知与控制科技创新团队”成功入选团中央2017年度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院获评获河北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秦皇岛市“最美抗疫青年集体”,秦皇岛市百年百杰集体,1人获评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获评河北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2人获评河北省先进德育工作者,1人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3人获“中国电信奖学金”;学院党委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各1个。
秉承专业优良传统,担当学科发展重任,以培养行业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学院广大师生将不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国际一流的机械工程学科和高水平的现代化学院而奋力拼搏。
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始建于1958年),1984年成立“材料工程系”,1996年成立“材料工程学院”,经过几次分离与合并,2000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历届领导的带领下,形成了踏实进取的学术风气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成绩斐然。学院现有教职工132人,其中教授56人(含博导51人),副教授13人,实验教师有高级职称人员11人。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人、长江学者讲席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3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河北省高层次创新团队1个。超过77%的专任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近30%的教师年龄在40周岁以下。已经形成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建设一流研究型学院为目标,以亚稳材料基础理论、制备技术及超常规服役为特色,以解决相关领域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研究人才为使命,与国内外同层次学院并肩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下设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大型铸锻件材料与制造技术和高分子材料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其中材料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重大新突破。材料学科世界ESI位次1.69‰,世界排名227位。
学院建有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材料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亚稳材料设计与性能调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金属产品工艺及性能优化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和“亚稳材料科学”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现为河北省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学院建成了覆盖“材料设计—样品制备—表征分析—超常规条件服役性能评价”全链条的一体化科研教学平台,设备总价值超过5亿元人民币。学院现有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名单。材料物理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第二批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名单。
学院秉承“以人为本、求是拓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并实践以研究型学院建设促进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课堂教学与研究创新训练并重,培养具有“宽厚、复合、开放、创新”特征的高素质研究人才。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9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承担国家规划教材建设项目4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课题)36项,经费合计3.5亿元。近五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陈嘉庚技术科学奖1项、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以及其他省部级奖励8项。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Materials、Science Advances、Matter、Advanced Materials、Acta Materialia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850余篇。在超硬材料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累计在《Nature》正刊上发表论文6篇,《Nature》子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Science》正刊发表评论性文章1篇。2项成果连续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科研成果在空间飞行器探测与防护关键材料、高速/重载铁路辙叉、新一代重载轴承、港珠澳大桥及川藏铁路雅鲁藏布江特大桥关键构件、新型浮法玻璃质量控制等重大关键领域及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对外开放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的50多所高校和研究单位开展紧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面向全球招收培养博士与硕士留学生,与意大利比萨大学、日本广岛大学工学部、丹麦国家实验室等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并互派访问学者;每两年主办一届“亚稳材料科学与技术国际研讨会”,打造国际学术交流品牌。2020年,与法国里尔大学等共同申请的欧盟“Erasmus+计划”联合硕士项目正式获批,学院承担该项目中材料类课程培养体系的建设。获批“亚稳材料设计与性能调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实现河北省国家“111计划”零的突破。获批2023年度河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非晶材料基础科学问题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共计1600余人,其中,博士生220人,硕士生560人,本科生820人。学院本科生招生规模稳定在每届200人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院依托学科优势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推行以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为主体的毕业设计环节训练,推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宽厚、复合、开放、创新”特征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6年至今,学院平均本科毕业生升研升学率超过50%,毕业去向落实率平均超90%。
3.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创建于1960年,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电力拖动及工业自动化”专业,是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最早的三个专业之一。在历届领导的带领下,电气工程学院形成了踏实进取的学术氛围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成绩斐然。
学院现下设自动化系、仪器科学与工程系、电气工程系3个系,1个电子实验中心,学院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行政办公机构。现有教职工244人,其中,教授66人,副教授7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德国洪堡学者4人。在校生 4584人,其中:本科生2617人、硕士1726人、博士241人。
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电气工程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领域,6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河北省强势学科,3个河北省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防主干学科,1个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3个河北省教学团队,3个河北省教学示范中心,1个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智能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近五年来,学院在科研立项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批国家级项目1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7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3项、国家联合资助基金项目4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纵向到款额9738万元。获批省部级项目178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95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燕赵青年科学家项目2项、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6项、河北省优秀青年基金3项、河北省重点基金项目10项,纵向到款额4248万元。学院注重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完成横向项目469项,总到款额19269万元。学院在国家、河北省、行业等层面上斩获了多个奖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一等奖1项。学院对学校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ESI贡献位于全校首位。在计算机科学方面,学院发表的论文被引频次5796,贡献率为54.82%。在工程学方面,学院论文被引频次21899,贡献率为43.91%。
近三年,在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并驱的育人理念下,学生们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在2021和2022年中,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连续获得两年金奖;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3项,省级特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5项;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西门子”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及系统设计竞赛等一类赛事中共获得获国家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16项;省级特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34项、省级二等奖84项、省级三等奖57项。
学院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多次学术会议。近年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00余人次来学院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派出学术骨干100余人次赴国外著名高校或科研单位进修、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美国托利多大学、日本上智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波兰华沙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等国外大学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电气工程学院秉承“团结、进取、求是、创新”的院风,深化内涵建设,推进特色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4.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源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自动控制系,始建于1960年。1983年无线电技术、计算机及应用两专业脱离自动控制系,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组建计算机工程系。1996年计算机工程系更名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1998年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软件学院成立,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合署办公。学院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成为学校受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四大强势特色学科之一。2016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代表中国接受了《华盛顿协议》国际专家的评估考察,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正式成员做出重要贡献。2020年计算机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目前,学院下辖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光电子工程系、软件工程系。学院拥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6个本科专业,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83人,教师138人,教授53人,副教授61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596人,硕士研究生872人,博士研究生118人。
学院与哈佛大学、田纳西大学、伯明翰大学、纽约州立大学以及德国、日本、法国等国的多所大学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和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长期保持着频繁的技术及人才交流。
5.经济管理学院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身为1979年成立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管理工程教研室,在此基础上1984年管理工程系成立。1985年后管理工程系随学校逐步迁移至秦皇岛办学,1998年正式定名为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学院目前在校生规模3851人,本科生2708人,硕士研究生992人,博士研究生94人,留学生57人。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专职教师104人,教师中教授40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20人,5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40%的教师具有具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匈牙利等国家的海外留学经历。
经过40年的发展壮大,形成了层次齐全、类型多样、门类丰富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学科涵盖经济学与管理学两大门类,目前设有6个系8个本科专业。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专业硕士授权类别。拥有1个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 1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设有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 “燕山大学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燕山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等7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学院科研实力突出,自2008年至今,学院教师共获批27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技部、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357项,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能力逐步提升;获得省市级科研奖励100余项,其中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4项。
学院充分发挥人才、教学、科研的优势,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已与俄罗斯、美国、巴基斯坦、蒙古、印度、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玻利维亚、保加利亚、尼日利亚、也门、加纳、喀麦隆等国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联系。聘请多位国外专家担任我院兼职教授,同时积极与国际知名大学和重要国际组织进行合作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每年派出多名教师到国外进修、攻读学位。学院有来自北美洲、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目前已招收培养留学生200余人。2011年9月起招收留学硕士研究生,2014年9月起招收留学博士研究生。2014年9月“燕山大学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合作举办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2015年招收的第一届合作办学本科生中,75%的学生申请到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培养质量获外方高度好评。
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助力中国社会发展,培养德才兼备、视野宽广,敢于担当的精英之才”为使命,以“建设国内高水平、国际知名的经济管理学院”为愿景,以“关爱学生,关心教师,关注发展”为理念,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合力量,抓住机遇,促进学院内涵式发展,书写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奋进之笔。
6.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力学教研室,始建于1958年,1996年成立“土木工程与力学系”,2001年更名为“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学院目前在册教职工148人,专任教师116人,其中教授22人(含博导10人)、副教授38人(含博导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9人。河北省师德标兵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3人,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人、三层次人选1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秦皇岛市师德先进个人2人,秦皇岛市优秀教师3人;燕山大学师德标兵1人,“新锐工程”人才3人,燕山大学优秀教学团队2个、教学名师4人、“教学成就奖”2人、“教学标兵奖”5人,燕山大学 “学生最喜爱的教师”1人。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4个本科专业(系)和1个综合实验中心。土木工程专业(2012年、2017年)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19年)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本科专业认证(评估)”。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力学专业、建筑学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曾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精品课3门、一流本科课程2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国家三等奖1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河北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4人课程思政案例入选全国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优秀课程思政案例。
学院于1986年获固体力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力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河北省工程力学重点学科,力学、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和人工环境工程两个领域的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河北省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重型装备与大型结构力学可靠性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土木工程绿色建造与智能运维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建筑低碳清洁供热技术创新中心,城市固废无害化协同处置及利用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建筑高性能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垃圾焚烧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创新中心等7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42个,其中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23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8个。
近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47项、省部级项目8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行业科技奖6项,发明专利10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900余篇。近五年,学生在大学生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优秀成绩。获“挑战杯”全国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3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3项,各级各类本科生科研立项346项,学科竞赛获国家奖项160项。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建立了广泛密切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推进“中高计划”,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办学,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中澳高校课程对接、双向学分互认、分段联合培养等方式,推动学院与昆士兰大学建立多领域、高水平的长效合作机制。组建国际硕士班,打造全英文授课团队,强化培养过程管理,进一步提升国际教育办学层次和培养质量,持续推动学院国际化办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全体师生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我校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和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7.理学院
理学院前身为学校的基础教学部,2000年学校学科调整后更名为理学院,是学校高层次理科人才培育基地。目前,学院拥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凝聚态物理河北省重点学科;拥有物理学、数学、统计学三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河北省微结构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学院下设应用物理、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物理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两个本科专业为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155人,其中教授36人(包括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工82人。
理学院本着基础课教学一流,基础科学研究一流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学方面,以省级教学名师为带头人的师资队伍致力于教学研究、教材建设,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教材优秀奖多项;学院依托基础学科教学、大力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近年来,持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380余篇,申请专利35项,纵向项目200余项,科研到款2000余万元;科学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理学院已形成以基础科学研究为主、以信息、电子、材料、统计技术、管理及相关交叉学科之基础理论研究为新兴增长点的科学研究新局面。在保持老学科已有方向的特色、优势与领先水平基础上,力争在更多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为契机,着力培养和选聘一批青年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力争把我院建设成我校承担国家主要相关基础研究的基地。站在新的起点,理学院将紧紧围绕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办学方略和发展目标,统一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奋发有为,为助力学校早日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8.文法学院
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学校整体南迁秦皇岛后,在社会科学部和人文社会科学系相继发展的基础上,2001年1月文法学院正式成立,2013年1月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与文法学院合署办公。
学院设有5个系:法学系、中文系、公共事业管理学系、行政管理学系、汉语国际教育系;1个中心:MPA教育中心;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公共管理;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学、中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3个专业学位授权学科:法律硕士(JM)、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公共管理硕士(MPA);5个本科专业:法学、汉语言文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汉语国际教育;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行政管理(2019年)、汉语言文学(2020年)、法学(2021年)、公共事业管理(2021年)。
学院拥有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燕山大学全面依法治省研究院等5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拥有图书资料中心、决策剧场、模拟法庭、法律职业实训中心、电子政务实验室等一批国内先进的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40人,70余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此外,学院还聘请60余位经验丰富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出任实践专家,共同参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院现有学生27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含MPA)、博士研究生30余人。
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致力于教师队伍打造,形成了高水平、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学院累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主要科研奖励40项;100余篇资政报告获省市级领导批示;出版著作、教材100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权威期刊转载近100篇。
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把握新时代背景下理工科大学办好新文科的发展规律,坚持“入主流、强特色、精干化、高水平” 的发展方向,突出立德树人成效,贯彻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价值导向,整合文化传承创新资源,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思想文化力量,发挥在学校人文底蕴养成、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建成有影响力、有美誉度、学科优势突出的文科学院奋勇前进。
9.外国语学院
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源于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外语教研室。1986年成立外语系,设外贸英语专业,1995年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设商务英语和文化与翻译两个方向。2000年外语系更名为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翻译本科(BTI)6个本科专业(系),其中英语专业于2019年获软科排行榜全国五星级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日语系2021年进入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序列。学院设英语系、日语系、西语系、大学英语一系、大学英语二系、公共研究生英语系等6个教学单位;设综合办公室、学生服务中心2个办事机构。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俄罗斯语言文学二级硕士点4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硕士点1个。学院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计算语言研究所、应用认知语言学研究所、跨文化交际研究所、手语语言及应用研究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研究所、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所、长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所八个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171人,其中专职教师154人(外语专业教师80人,大学及研究生英语教师74人),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学院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9人(专任6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54人(专任52人)。每年聘请英、日、俄、德、法外籍教师9—20人。目前共有在校生1319人,其中本科学生1152人,研究生167人。
外国语学院图书音像资料室拥有图书资料1.2万余册,其中,工具书包括英、俄、日、德、法、意、韩等语种,有本学科中文图书0.4万册、外文图书0.8万册、中文期刊45种、外文期刊19种。
近三年,外国语学院教师在专业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13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篇, A&HCI论文1篇,EI论文1篇,CSSCI论文7篇,1B论文3篇,二级期刊5篇,出版专著5部、译著4部、编著4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9项、厅局级项目24项,教改项目84项,有省级精品课3门。
学院每年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外研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河北省世纪之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口译比赛、全国俄语语言国情文化大赛、全国高校德语专业辩论赛、河北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同时积极举办日语演剧大赛、英语短剧大赛、法语文化周、德语诗歌朗诵大赛、俄语国情文化大赛、大学英语演讲选拔赛等教学实践活动及各类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丰富了校园文化。尤其在2018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取得突破性成绩,获得省级英语专业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师组一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1项;近三年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37项。
学院先后与美国托列多大学、日本横滨大学、日本广岛大学、俄罗斯阿尔泰国立技术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科庭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合作,开展学生交流、学者互访、科研合作和师资培训等活动,外语教学与国际接轨,同时大力支持学校国际化建设,每年派教师赴美国托莱多大学孔子学院援教,为学校和地方外事和国际合作提供翻译服务。
10.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始建于2001年1月。成立初期由机械工程学院分离出的环境工程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离出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四个本科专业合并而成。2001年9月生物工程专业开始招生。2016年开始能源化工专业开始招生。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能源化学工程6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工过程机械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69人,其中专任教师132名,包括教授39人,副教授5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3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97.7%,博士生导师29人(含兼职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硕士生导师124人。学院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1人,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河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河北省优秀教师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2人,三层次人选4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5人,教职工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者64人。
学院建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河北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和河北省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水体重金属深度修复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20余项,各行业的企业开发及应用项目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到款额近千万元。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1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近五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20余项,年均发表SCI收录论文140余篇。自2018年化学学科入围全球ESI排名前1%以来,排名一直稳步增长。
学院教学严谨,学风优良,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拥有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两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学院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荣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拥有《工程化学》、《物理化学》、《化学与人类》省级精品课3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项,承担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4项。在学校开展的数届教师教学相关竞赛中,我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获得奖项20余人次。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近年来,先后派出学术骨干教师30余人赴国外著名高校或科研单位访学、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美国托莱多大学、英国华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院积极开拓中外合作办学渠道,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学校首个境外办学机构“燕山大学欧洲学院”五个本科招生专业之一,同时招收中国籍学生及境外学生,实行中外学生学籍互注、学分互认、课程互通。学院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硕士和博士留学生。
学院精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思想引领、学风建设两条主线,搭建了基于OBE理念的“互联网+”学风建设系统,全过程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近年来,学院涌现出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全国高校首批“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飞Young”奖学金获得者、河北省“冀青之星”优秀青年典型等优秀个人;4个本科班级获评河北省先进班集体。近三年,学院180余名学生在全国和河北省的科技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64项,其中化工设计大赛获国家级奖项12项;本科生升学率高于40%;有就业意愿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97%。
11.艺术与设计学院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专业教育于1988年试点,1993年招收本科生,是我国较早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院校之一。
学院现有机械类别工业设计工程领域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设计学和音乐与舞蹈学两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艺术硕士和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开设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六个本科专业,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设计等四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硕博在校生1800余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137人,专职教师122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3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拔尖人才4人;建有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校级跨学科教研团队。
学院现有1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项目)传承基地,10个省级唯一或第一个(批)建设的教学科研实践平台和基地,10个校内实验实践工坊,29个校外“双创”基地和创客庭院,35个特色师生工作室。独立教学空间达到30000平米。
学院主动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遵循“服务国家战略、创新引领需求、突出交叉融合”的理念,对标国内一流,凸显“健康生态设计研究”“民间音乐与舞蹈文化研究”的学科特色,在工业设计、空间环境、文化传承、社会创新、音乐与舞蹈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可喜成果。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建设,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英国胡弗汉顿大学、韩国庆北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等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教学科研项目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学院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学生。
学院2000余名师生员工向上向善,同心同德,逐梦笃行,为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学院”而不懈奋斗。
12.车辆与能源学院
车辆与能源学院成立于2004年2月,下设三个系:车辆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石油工程系。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行政人员9人,辅导员7人,教师79人,实验员9人,(教授19人、副教授30人、讲师5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称号1人。学院现有在校学生共计1760人,其中本科生1397人、硕士研究生331人、博士研究生32人。
学院以车辆工程为学科特色,车辆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车辆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车辆工程实验室是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有河北省特种运载装备重点实验室。学院作为校内3个主要学院之一参与由中联重科与燕山大学作为依托单位的“起重机械关键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学院拥有车辆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原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车辆工程、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工程硕士授权领域3个:机械(车辆工程方向),资源与环境(石油与天然气方向),能源动力(动力工程方向)。形成了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
近十年来,学院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6项、厅(局)级科研项目70项、企业合作项目114项;获得专利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车辆与能源学院持续投入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自主研制的赛车连续10年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历届赛事、石油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分别在历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和“节能减排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3.体育学院
燕山大学体育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体育教研室。1997年学校整体迁至秦皇岛后,体育教研室更名为体育教研部,2005年更名为体育系,2010年更名为体育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62名,其中专任教师53名。教师中有教授12名、副教授2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名。教师中有国际级裁判员4名、国家级裁判员3名、运动健将6名。承担全校1-3年级的普通本科生公共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专业教学任务,承担全校普通本科学生的健康标准测试任务,组织全校各项目运动队训练,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负责指导教职工和学生各体育项目协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学院设有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专业方向),现有在校本科生234名,研究生55名。
学院有运动机能与康复研究中心、运动体能与技能研究中心、运动健康管理研究所等3个科研团队。近三年,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国家核心刊物50余篇,完成省级以上课题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2009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奖;2013年,入选国家体育总局第30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合作单位。
学院组织高水平排球队、普通学生篮排足、乒羽网、健美操、武术、轮滑等十几支运动队常年训练。近三年,获国家级比赛冠军19项、亚军8项、季军8项,获省级比赛冠军33项、亚军30项、季军14项,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迈入新时代,体育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积极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学校进入双一流行列、打造具有特色的体育学科而奋斗。
重点实验室
科研平台目录
【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
序号 |
名称 |
上级主管部门 |
1 |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 |
2 |
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3 |
先进制造成形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发改委 |
4 |
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和材料科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国防科工局 |
【省部级科研机构】(58个)
序号 |
名称 |
上级主管部门 |
1 |
精品钢铁生产工艺装备智能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 |
2 |
国防科技工业精密塑性成形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合作) |
国防科工局 |
3 |
燕山大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科技部 |
4 |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科技部 |
5 |
先进锻压成形技术与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6 |
智能控制与神经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7 |
轧制设备及成套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8 |
智能控制系统与智能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9 |
河北省重型机械流体动力传输与控制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10 |
河北省并联机器人与机电系统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11 |
河北省自润滑关节轴承技术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12 |
河北省高精度轧制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河北省科技厅 |
13 |
河北省金属精密塑性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北省科技厅 |
14 |
河北省重型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
河北省科技厅 |
15 |
河北省轻质结构装备设计与制备工艺技术创新中心 |
河北省科技厅 |
16 |
河北省先进制造用高品质钢铁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 |
河北省科技厅 |
17 |
河北省先进制造用高品质钢铁材料开发与智能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河北省科技厅 |
18 |
河北省先进制造成型技术及装备(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北省发改委 |
19 |
河北省基础机电产品共性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中共河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
20 |
河北省道路智能养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 |
河北省科技厅 |
21 |
河北省高端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 |
河北省科技厅 |
22 |
河北省金属产品工艺及性能优化控制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23 |
河北省非晶材料基础科学问题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河北省科技厅 |
24 |
河北省桥梁焊接技术创新中心(合作) |
河北省科技厅 |
25 |
河北省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26 |
河北省工业计算机控制工程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27 |
河北省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28 |
河北省智能康复及神经调控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29 |
河北省工业智能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
河北省发改委 |
30 |
河北省散料港口技术创新中心(合作) |
河北省科技厅 |
31 |
河北省特种光纤与光纤传感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32 |
河北省计算机虚拟技术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33 |
河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34 |
河北省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35 |
近海水质监测智能传感技术与装备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河北省发改委 |
36 |
河北省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37 |
河北省水体重金属深度修复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38 |
河北省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39 |
河北省绿色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 |
河北省科技厅 |
40 |
河北省钢管表面保护涂层技术创新中心(合作) |
河北省科技厅 |
41 |
河道水处理和生态修复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合作) |
河北省发改委 |
42 |
河北省重型装备与大型结构力学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43 |
河北省土木工程绿色建造与智能运维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44 |
河北省建筑低碳清洁供热技术创新中心 |
河北省科技厅 |
45 |
城市固废无害化协同处置及利用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河北省发改委 |
46 |
河北省建筑高性能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合作) |
河北省科技厅 |
47 |
河北省特种运载装备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48 |
河北省智能工业设计技术创新中心 |
河北省科技厅 |
49 |
河北省微结构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科技厅 |
50 |
河北省物理实验科普示范基地 |
河北省科技厅 |
51 |
河北省智能制造科普示范基地 |
河北省科技厅 |
52 |
河北省液压与气动技术科普示范基地 |
河北省科技厅 |
53 |
河北省国防科技科普示范基地 |
河北省科技厅 |
54 |
河北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科普示范基地 |
河北省科技厅 |
55 |
河北省亚稳材料科普示范基地 |
河北省科技厅 |
56 |
亚稳材料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
河北省教育厅 |
57 |
先进成形技术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
河北省教育厅 |
58 |
沿海地区临港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河北省教育厅 |
重点学科
学科种类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所属学院
|
批准单位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0802
|
机械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国家教育部
|
学科种类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所属学院
|
批准单位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080201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工程学院
|
国家教育部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080202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国家教育部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080203
|
机械设计与理论
|
机械工程学院
|
国家教育部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080204
|
车辆工程
|
车辆与能源学院
|
国家教育部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080502
|
材料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国家教育部
|
注: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包含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的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所属学院
|
批准单位
|
批准时间
|
080202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国家机械部
|
1995年
|
080203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机械工程学院
|
国家机械部
|
1995年
|
080502
|
材料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国家机械部
|
1995年
|
080503
|
材料加工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国家机械部
|
1995年
|
080402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电气工程学院
|
国家机械部
|
1995年
|
080902
|
电路与系统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国家机械部
|
1996年
|
081203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国家机械部
|
1996年
|
081101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电气工程学院
|
河北省教育厅
|
2000年
|
0803
|
光学工程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河北省教育厅
|
2000年
|
081101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河北省教育厅
|
2005年
|
080804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电气工程学院
|
河北省教育厅
|
2005年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经济管理学院
|
河北省教育厅
|
2010年
|
081704
|
应用化学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河北省教育厅
|
2010年
|
081701
|
工程力学
|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
河北省教育厅
|
2013年
|
110251
|
行政管理
|
文法学院
|
河北省教育厅
|
2013年
|
070202
|
凝聚态物理
|
理学院
|
河北省教育厅
|
2013年
|
可授予的学位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门类 |
1 |
机械工程
|
0802 | 工学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5 | 工学 |
3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0809 | 工学 |
4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0811 | 工学 |
5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0804 | 工学 |
6 |
力学
|
0801 | 工学 |
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0817 | 工学 |
8 |
电气工程
|
0808 | 工学 |
9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1 | 管理学 |
10 |
物理学
|
0702 | 理学 |
1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06 | 工学 |
【博士学位授权点】( 48 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4 个)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门类 |
1 |
物理学 |
0702 |
理学 |
2 |
力学 |
0801 |
工学 |
3 |
机械工程 |
0802 |
工学 |
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0804 |
工学 |
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5 |
工学 |
6 |
电气工程 |
0808 |
工学 |
7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0809 |
工学 |
8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0810 |
工学 |
9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0811 |
工学 |
1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12 |
工学 |
11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0817 |
工学 |
12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1 |
管理学 |
13 |
工商管理 |
1202 |
管理学 |
14 |
公共管理 |
1204 |
管理学 |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所属一级学科
|
门类
|
1
|
凝聚态物理
|
070205
|
物理学
|
理学
|
2
|
工程力学
|
080104
|
力学
|
工学
|
3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080201
|
机械工程
|
工学
|
4
|
机械电子工程
|
080202
|
机械工程
|
工学
|
5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080203
|
机械工程
|
工学
|
6
|
车辆工程
|
080204
|
机械工程
|
工学
|
7
|
光学工程
|
080300
|
光学工程
|
工学
|
8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080401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9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080402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10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08050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11
|
材料学
|
080502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12
|
材料加工工程
|
08050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13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080804
|
电气工程
|
工学
|
14
|
电路与系统
|
080902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15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08110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16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081102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17
|
系统工程
|
081103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18
|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
081104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19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081105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08120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21
|
应用化学
|
081704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工学
|
22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100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学
|
23
|
流体传动及控制
|
080220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4
|
微机电工程
|
080221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5
|
重型装备设计理论及其数字化技术
|
080222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6
|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
|
08052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7
|
大型铸锻件材料与制造技术
|
08052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8
|
高分子材料
|
080522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9
|
光信息技术
|
080320
|
光学工程
|
工学
|
30
|
光纤光学
|
080321
|
光学工程
|
工学
|
31
|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
|
080420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32
|
生物医学仪器与工程
|
080421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33
|
冶金综合自动化
|
081120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34
|
网络控制与信息处理
|
08112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35
|
运筹与管理
|
120120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
|
36
|
电机与电器
|
080801
|
电气工程
|
工学
|
37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080802
|
电气工程
|
工学
|
38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080803
|
电气工程
|
工学
|
39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080805
|
电气工程
|
工学
|
40
|
物理电子学
|
080901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41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080903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42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08090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43
|
计算机结构系统
|
0812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44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08120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45
|
化学工程
|
081701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工学
|
46
|
化学工艺
|
081702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工学
|
47
|
生物化工
|
071703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工学
|
48
|
工业催化
|
081705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工学
|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2 个)
序号 |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
1 |
0854 |
电子信息 |
2 |
0855 |
机械 |
【硕士学位授权点】( 138 个)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门类 |
1 |
应用经济学 |
0202 |
经济学 |
2 |
法学 |
0301 |
法学 |
3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0305 |
法学 |
4 |
中国语言文学 |
0501 |
文学 |
5 |
外国语言文学 |
0502 |
文学 |
6 |
数学 |
0701 |
理学 |
7 |
物理学 |
0702 |
理学 |
8 |
化学 |
0703 |
理学 |
9 |
统计学 |
0714 |
理学 |
10 |
力学 |
0801 |
工学 |
11 |
机械工程 |
0802 |
工学 |
12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0804 |
工学 |
1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5 |
工学 |
14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0807 |
工学 |
15 |
电气工程 |
0808 |
工学 |
16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0809 |
工学 |
17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0810 |
工学 |
18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0811 |
工学 |
1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12 |
工学 |
20 |
建筑学 |
0813 |
工学 |
21 |
土木工程 |
0814 |
工学 |
22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0817 |
工学 |
23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0820 |
工学 |
24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0830 |
工学 |
25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0824 |
工学 |
26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1 |
管理学 |
27 |
工商管理 |
1202 |
管理学 |
28 |
公共管理 |
1204 |
管理学 |
29 |
音乐与舞蹈学 |
1302 |
艺术学 |
30 |
设计学 |
1305 |
艺术学 |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所属一级学科
|
门类
|
1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010101
|
哲学
|
哲学
|
2
|
逻辑学
|
010104
|
哲学
|
哲学
|
3
|
区域经济学
|
020202
|
应用经济学
|
经济学
|
4
|
诉讼法学
|
030106
|
法学
|
法学
|
5
|
政治学理论
|
030201
|
政治学
|
法学
|
6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30501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法学
|
7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030503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法学
|
8
|
思想政治教育
|
0305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法学
|
9
|
英语语言文学
|
050201
|
外国语言文学
|
文学
|
10
|
俄语语言文学
|
050202
|
外国语言文学
|
文学
|
11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050211
|
外国语言文学
|
文学
|
12
|
音乐学
|
050402
|
艺术学
|
文学
|
13
|
设计艺术学
|
050404
|
艺术学
|
文学
|
14
|
计算数学
|
070102
|
数学
|
理学
|
15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070103
|
数学
|
理学
|
16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070105
|
数学
|
理学
|
17
|
凝聚态物理
|
070205
|
物理学
|
理学
|
18
|
光学
|
070207
|
物理学
|
理学
|
19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080101
|
力学
|
工学
|
20
|
固体力学
|
080102
|
力学
|
工学
|
21
|
流体力学
|
080103
|
力学
|
工学
|
22
|
工程力学
|
080104
|
力学
|
工学
|
23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080201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4
|
机械电子工程
|
080202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5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080203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6
|
车辆工程
|
080204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7
|
光学工程
|
080300
|
光学工程
|
工学
|
28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080401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29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080402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30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08050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31
|
材料学
|
080502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32
|
材料加工工程
|
08050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33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080704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学
|
34
|
化工过程机械
|
080706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学
|
35
|
电机与电器
|
080801
|
电气工程
|
工学
|
36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080802
|
电气工程
|
工学
|
37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080803
|
电气工程
|
工学
|
38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080804
|
电气工程
|
工学
|
39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080805
|
电气工程
|
工学
|
40
|
物理电子学
|
080901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41
|
电路与系统
|
080902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42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080903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43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08090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44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081001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工学
|
45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081002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工学
|
46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08110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47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081102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48
|
系统工程
|
081103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49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081104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50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081105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51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0812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52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08120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53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08120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54
|
结构工程
|
081402
|
土木工程
|
工学
|
55
|
化学工艺
|
081702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工学
|
56
|
应用化学
|
081704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工学
|
57
|
油气井工程
|
082001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工学
|
58
|
油气田开发工程
|
082002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工学
|
59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082304
|
交通运输工程
|
工学
|
60
|
环境工程
|
083002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61
|
生物医学工程
|
083100
|
生物医学工程
|
工学
|
62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100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学
|
63
|
会计学
|
120201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64
|
企业管理
|
120202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65
|
旅游管理
|
120203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66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120205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67
|
行政管理
|
120401
|
公共管理
|
管理学
|
68
|
流体传动及控制
|
080220
|
机械工程
|
工学
|
69
|
微机电工程
|
080221
|
机械工程
|
工学
|
70
|
重型装备设计理论及其数字化技术
|
080222
|
机械工程
|
工学
|
71
|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
|
08052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72
|
大型铸锻件材料与制造技术
|
08052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73
|
高分子材料
|
080522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74
|
光信息技术
|
080320
|
光学工程
|
工学
|
75
|
光纤光学
|
080321
|
光学工程
|
工学
|
76
|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
|
080420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77
|
生物医学仪器与工程
|
080421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78
|
冶金综合自动化
|
081120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79
|
网络控制与信息处理
|
08112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80
|
运筹与管理
|
120120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学
|
81
|
中国哲学
|
010102
|
哲学
|
哲学
|
82
|
外国哲学
|
010103
|
哲学
|
哲学
|
83
|
伦理学
|
010105
|
哲学
|
哲学
|
84
|
美学
|
010106
|
哲学
|
哲学
|
85
|
宗教学
|
010107
|
哲学
|
哲学
|
86
|
科学技术与哲学
|
010108
|
哲学
|
哲学
|
87
|
财政学
|
020203
|
应用经济学
|
经济学
|
88
|
金融学
|
020204
|
应用经济学
|
经济学
|
89
|
产业经济学
|
020205
|
应用经济学
|
经济学
|
90
|
国际贸易学
|
020206
|
应用经济学
|
经济学
|
91
|
劳动经济学
|
020207
|
应用经济学
|
经济学
|
92
|
统计学
|
020208
|
应用经济学
|
经济学
|
93
|
数量经济学
|
020209
|
应用经济学
|
经济学
|
94
|
国防经济
|
020210
|
应用经济学
|
经济学
|
95
|
国民经济学
|
020201
|
应用经济学
|
经济学
|
96
|
中外政治制度
|
030202
|
政治学
|
法学
|
97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030203
|
政治学
|
法学
|
98
|
中共党史
|
030204
|
政治学
|
法学
|
99
|
国际政治
|
030206
|
政治学
|
法学
|
100
|
国际关系
|
030207
|
政治学
|
法学
|
101
|
外交学
|
030208
|
政治学
|
法学
|
102
|
法语语言文学
|
050203
|
外国语言文学
|
文学
|
103
|
德语语言文学
|
050204
|
外国语言文学
|
文学
|
104
|
日语语言文学
|
050205
|
外国语言文学
|
文学
|
105
|
印度语言文学
|
050206
|
外国语言文学
|
文学
|
106
|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
050207
|
外国语言文学
|
文学
|
107
|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
050208
|
外国语言文学
|
文学
|
108
|
欧洲语言文学
|
050209
|
外国语言文学
|
文学
|
109
|
亚非语言文学
|
050210
|
外国语言文学
|
文学
|
110
|
艺术学
|
050401
|
艺术学
|
文学
|
111
|
美术学
|
050403
|
艺术学
|
文学
|
112
|
戏剧戏曲学
|
050405
|
艺术学
|
文学
|
113
|
电影学
|
050406
|
艺术学
|
文学
|
114
|
广播电视艺术学
|
050407
|
艺术学
|
文学
|
115
|
舞蹈学
|
050408
|
艺术学
|
文学
|
116
|
理论物理
|
070201
|
物理学
|
理学
|
117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070202
|
物理学
|
理学
|
118
|
原子与分子物理
|
070203
|
物理学
|
理学
|
119
|
等离子体物理
|
070204
|
物理学
|
理学
|
120
|
声学
|
070206
|
物理学
|
理学
|
121
|
无线电物理
|
070208
|
物理学
|
理学
|
122
|
工程热物理
|
080701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学
|
123
|
热能工程
|
080702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学
|
124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080703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学
|
125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080705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学
|
126
|
岩土工程
|
081401
|
土木工程
|
工学
|
127
|
市政工程
|
081403
|
土木工程
|
工学
|
128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081404
|
土木工程
|
工学
|
129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081405
|
土木工程
|
工学
|
130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081406
|
土木工程
|
工学
|
131
|
化学工程
|
081701
|
化学工程及技术
|
工学
|
132
|
生物化工
|
081703
|
化学工程及技术
|
工学
|
133
|
工业催化
|
081705
|
化学工程及技术
|
工学
|
134
|
环境科学
|
083001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工学
|
135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
120402
|
公共管理
|
管理学
|
136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120403
|
公共管理
|
管理学
|
137
|
社会保障
|
120404
|
公共管理
|
管理学
|
138
|
土地资源管理
|
120405
|
公共管理
|
管理学
|
序号 |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
1 |
金融 |
0251 |
2 |
应用统计 |
0252 |
3 |
法律 |
0351 |
4 |
体育 |
0452 |
5 |
汉语国际教育 |
0453 |
6 |
翻译 |
0551 |
7 |
电子信息 |
0854 |
8 |
机械 |
0855 |
9 |
材料与化工 |
0856 |
10 |
资源与环境 |
0857 |
11 |
能源动力 |
0858 |
12 |
土木水利 |
0859 |
13 |
生物与医药 |
0860 |
14 |
工商管理 |
1251 |
15 |
公共管理 |
1252 |
16 |
会计 |
1253 |
17 |
工程管理 |
1256 |
18 |
艺术 |
1351 |
本科可授予如下学位:工学学士、理学学士、经济学学士、管理学学士、法学学士、文学学士、教育学学士。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3200人,其中教授568人,副教授678人。博士生导师451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
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7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人选17人;
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
学生人数
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0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