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0-07-22 10:04

学校领导

龚珍旭

  男,汉族,博士,教授。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董事长兼校长,全国教育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绵阳市政协常务委员 、绵阳市工商联副主席。

  2009年被评为“时代功勋——建国60周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校长”、2010年被授予“全国独立学院优秀工作者”、2011年在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发起的“开学第一讲”大型主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受欢迎校长”、2015年5月荣获“中国民办学校优秀校长”等称号、2018年12月荣获“第三届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2001年成功创办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原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填补了中国科技城高等艺术类院校的空白。十余年间足迹所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上百所世界著名大学并签订合作协议,探索出了“艺术与科技结合,课堂与工作室结合、实践与产业项目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目前学校有以本科为主的在校生一万余人,办学规模居全国艺术类高校前列。

  “5.12”汶川大地震后,组织师生赴灾区慰问演出,动员国内外知名人士来川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5000余万元,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安排唐家山堰塞湖疏散群众两万余人,受到亲临现场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赞扬,同年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杰出贡献人物。

  为推进地方文化建设,首次策划了中国科技城 “周末音乐会”,吸引观众几十万人次,深受绵阳人民的喜爱;同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立了“绵阳市羌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李白国际文化研究所”、“洞经音乐研究所”;建立了“王蒙文学艺术馆”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中国文联合作编著了两千余万字的《羌学文库》于2010年3月出版;策划编导大型音乐歌舞节目《风从羌山来》在全国政协礼堂成功演出后,先后赴香港、韩国、奥地利等成功演出50余场,特别是在德国柏林亚太文化艺术周演出期间,受到正在德国访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扬。

 

李长贵

  男,汉族,大学本科,副教授。

  现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监事会监事长。

  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40余年,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10余篇;1988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仿写与创新》获绵阳市科技成果奖。现兼任绵阳市社科联副主席。

  2001年9月起先后被聘为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教务处长、副院长、常务副院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执行院长,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董事会秘书长。


刘良慧    

    男、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

    现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校长。

    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获得者,四川省优秀校长,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原绵阳师范学校校长、绵阳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绵阳市教育局副局长、绵阳市旅游局局长、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四川泛美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四川泛美教育集团副总裁、人力资源部总裁。


宋大川  

    男、博士、二级教授。

    现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副校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博物馆文化研究所所长、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著有《唐代教育体制研究》、《瀛寰志略校注》、《清代园寝制度》、《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二卷》等7部专著。主编《北京考古志》6卷,《北京考古史》11卷,《北京考古工作报告》12卷,《北京文物大系-青铜卷》等学术著作50余部,100余卷。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吴玉章奖。主持国家重大项目北京奥运场馆的考古工作,主持国家重大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的考古工作,主持金代皇陵的考古工作,主持北京市重大项目京津高速、京平高速、京新高速、京开高速的考古工作,主持北京市重大项目丽泽商务区考古工作、四环路、五环路、六环路的考古工作。推动中国第一部地下文物保护法-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制定。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主持多项北京市重大科研课题。


杨文勇

    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实验师(专业技术五级),中国物理学会会员。

    现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副校长。

    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学校总务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公开发表。曾经获得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法制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左冬梅

  女,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中山大学访问学者。

  现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和校友会总会秘书长。

  绵阳市第七届政协委员,绵阳市涪城区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教育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绵阳市总工会“建功立业标兵”称号;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


欧建华

  男、汉族、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指挥。

  现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副校长兼西部写生创作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指挥了多部歌剧、舞(蹈)剧、现代京剧、合唱、中外交响乐;写有数十部歌剧、舞(蹈)剧和百余首独唱、重唱、合唱及系列三峡、涪江、白马藏族等音乐作品。


罗建光

    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教授。

    现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20余年。主持省级课题3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国家级课题2项,主研省级课题6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主编出版教材和作品集3部,发表论文32篇;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教育厅教育论文二等奖、学校科研先进个人和优秀管理干部等奖项荣誉30余项。


邓涵月

  女,羌族,现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副校长。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绵阳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策划并成功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紧急抢救羌族地震灾区文化保护”活动;与中国文联合作编著了两千余万字的《羌学文库》于2010年3月出版;长期弘扬传播中国文化,于2009年带领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师生参加德国柏林亚太文化艺术周演出期间,受到正在德国访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扬。多年来还策划组织了如中国民歌盛典山花奖活动、绵阳市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式展演等大型活动。
    2006年起先后被聘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原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北京办事处主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董事会副秘书长。


孙勋寿 

  男,韩国籍,博士,教授。

  现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副校长。

  曾担任韩国生态环境创意设计院理事长、汉阳大学公共设计院在职教授、韩国设计大赛审查委员、韩国残疾人奥运会视觉设计部分审查委员。曾举办两次个人展:“倾听原始视觉展(首尔贯勋画廊)”、“最强信息交流异形画廊”。获得2010-2011国际设计大赛奖。出版《re-seoul城市再生-digilog》等7本著作。

 

刘立新

    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

    现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工会主席。

    曾任绵阳市涪城区副区长,四川音乐学院音教学院及教务处党总支书记,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第一届党总支书记,四川音乐学院新都校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兼审计处主任,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多次被评为四川音乐学院尖子生导师,多次获省、市委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学校简介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原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面向全国招生的大学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16年被列为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院校,并当选为“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单位。

       学校地处李白诞生地、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现有绵阳、梓潼两个校区。学校秉承“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她燃烧”的学校精神,弘扬“启迪学生智慧,培养时代需求人才”的办学理念,遵循“立本、务实、创新”的校训,践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实施校园学分制,推行“大课堂、大舞台、艺术与科技结合、文化与艺术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开放式教学空间,培养社会需要的“品德优、基础宽、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的应用型、复合型文化艺术人才。

       学校以艺术学、文学、管理学、工学、历史学、法学为主干学科,形成了多元学科全维度融合的特色教育模式。现开设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29个,其中广播电视编导、环境设计、文化产业管理3个专业进入四川省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学校设有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广播电视学院 、数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国书法篆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心理与教育学院共15个二级学院;建有艺术研究孵化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王蒙文学艺术馆、文昌文化研究院、巴蜀石窟乐舞艺术研究院),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学校通过校政、校企、校校合作形式,搭建多层次、多角度、有重点的就创业平台,并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就创业环境,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高职称、高素养的教育专家和教师队伍,设有20多个名师工作室。通过 “引进与培养并举”,形成和聚集了一批在国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教学团队;从行业、企业、社会中引进双师型人才,建成了一支整体水平高、充满活力、具有现代气息,适应当今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校已与海外30多所高校建立了多渠道合作项目,开展了国际冬(夏)令营和学生海外实习活动。分别从美国、意大利、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奥地利、韩国等国家引进长期从事教学的外籍教师上百人,短期交流的专家学者200余人。

       学校长期坚持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及重要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先后获奖2000余项;曾获得“中国十大艺术院校”、

“中国民办十大知名品牌学院”、四川省旅游“特别贡献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6月)

 

周边环境

绵阳古名“涪县”“绵州”,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是四川第二大经济体和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辖5县3区1市,代管四川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现有街道办事处13个、乡镇153个。面积2.02万平方公里,人口531.2万,主城区建成面积16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97万人。绵阳素有“富乐之乡、西部硅谷” 美誉,享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等殊荣。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是我国早期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边堆山遗址出土有4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是黄帝元 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治水英雄及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的诞生地;是我国中医针灸发源地之一,双包山汉墓出土的经脉漆木俑是现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人体经脉模型。自公元前201年汉置涪县始,绵阳历来为郡县、州府治所。这里是诗仙李白的出生地,孕育了欧阳修、文同、李调元、沙汀、冯达仕等杰出人物,司马相如、扬雄、蒋琬、宋哲元及杜甫、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均在此留有重要遗迹或作品,“两弹元勋”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曾在绵工作多年。

科技发达、创新活跃。绵阳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29个(含国防重点实验室),国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国家省企业技术中心93家,国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4家,“两院” 院士28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3.7万。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6.61%、居全国城市前列。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72.89%、 居西部城市前列。“十一五”以来,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4项、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成功举办七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 科技博览会。

产业兴盛、经济繁荣。绵阳电子信息、汽车产业等6大重点工业产业蓬勃发展,新型显示、北斗卫星应用等6大创新产业蓄势勃发,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8大服务业重点产业快速发展,优质粮油、畜禽水产等6大农业重点产业稳步发展。现有“四上”企业2932 家、高新技术企业340家、4亿元以上大中型骨干企业127家、上市挂牌企业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余家。长虹控股、九洲集团分别名列“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7位、第41位。招商引资热潮 持续兴起,重特大产业项目纷至沓来,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项目实现量产交付,惠科、威马、诺思等一批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6.2亿元、增长8.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10.1%。

人文绚烂、风光迤逦。绵阳是四川历史文化名城,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李白文化、文昌文化等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两弹城、亚洲最大风洞群蕴含的国防科技文化独具魅力,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铸就的感恩奋进文化感天动地,文昌庙会、雎水踩桥等民俗文化活动源远流长。绵阳是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和三国蜀道文化国际旅游线上的主要节点,建成“北川羌城旅游区”国家级5A景区,药王谷、九皇山、七曲山大庙、报恩寺等15个国家级4A景区。目前,绵阳正加快建设以江油为核心的枢纽性文化旅游发展基地,着力打造李白故里·华夏诗情、白马西羌·民族风情、 三线记忆·革命激情三条旅游精品线路,积极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市。

区位独特、交通便利。绵阳位于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腹心地带,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结合部和连接线上的重要支点城市,市区南距成都98公里,东距重庆300公里,北距西安680公里。境内建有宝成铁路、西成客专、成绵乐城际铁路,正在建设成兰铁路(安州段),铁路运营里程达264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21公里;建有成绵、成绵复线、绵广、绵遂、成巴、绵西 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成绵高速扩容、九绵、广平、绵苍、中遂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13公里,通车和在建里程达726公里;绵阳机场开通直达41个城市的55条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达415万人次,是四川第二大机场,跻身全国机场50强,“内部贯通、外部联通”的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正加速形成。建有二类铁路口岸、集装箱货栈和出口加工区。

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绵阳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境内拥有野生大熊猫418只,占全球野生大熊猫总数的22.4%。城区涪江、安昌江、芙蓉溪三江汇流,绵山、富乐山、西山、南山四山环抱, 拥有水域面积5.1平方公里的三江湖和7平方公里的仙海湖。2019 年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为89.04%,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5天,全市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绿地率达37.51%,森林覆盖率达到55.45%。绵阳基础教育质量全省领先, 高考本科硬上线率和万人比连续19 年四川“双第一”,医疗资源居中西部同类城市第1位,是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2019年四川省营商环境评价名列前茅,正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全省领先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对绵阳发展高度重视、大力支持。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来川视察时专门就绵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5年8月,李克强总理专门就绵阳科技城建设作出批示。2018年6月,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中国科技城加快发展。2019年3月,四川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的意见》。当前,绵阳正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对绵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努力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李白出生地,中国科技城——绵阳欢迎您!

通讯地址

校 本 部: 邮政编码:621000; 通讯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机场东路83号 梓潼校区: 邮政编码:622150; 通讯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永利街9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