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清华北大PK自主招生

2011年11月01日 来源:京华时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对话招办主任

  北大招办主任秦春华

  让中学培养人才多关注分数以外的东西

  记者:你认为对北大来说现在高考体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秦春华:在现在的体制下,分数线是一道死坎。高于这条线,即使不适合北大的学生,你也必须招进学校;而如果是低于这条分数线一分,即使综合素质再优秀,再适合北大,按照现在的体制也只能失之交臂。

  记者:校长推荐制希望对中国的基础教育起到引导作用,这体现在哪里?

  秦春华:其实我现在每天做的事就是为了让我的孩子将来读书时能有更快乐的生活,在高考唯分数论的指引下基础教育围绕着分数转,所有学习的东西都是对考试有用的。其实中学也处于“应试”和“素质”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改变选材的价值观,那基础教育阶段很难有动力去改革。现在北大通过“校长实名推荐制”提出了分数以外的选材价值观,可以让中学在人才培养时关注分数以外的东西。

  记者:两年多前,校长推荐制提出时引起社会轩然大波,北大为什么坚持做下去,是否真招收到了北大需要的人才?

  秦春华:当时提出校长实名推荐,社会上认为校长会乱推,在强大的监督下,事实也证明了中学校长推荐的学生都很靠谱。

  这时候,大家又认为校长推荐的都是分数优秀的学生,并不能起到校推的效果。我认为第一年校长往往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再加上社会高度关注,为了公平往往就只推荐成绩最好的。但是做下去,等社会都信任校长,校长慢慢有信心后,就会在推荐时更多考虑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所以当时北大保持低调的态度,坚持让这件事做下去,只要做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出来。在校长推荐制上,我们已经把优惠程度放宽到了一本线,所以成绩真的不是我们在乎的,但是成绩好也并不意味着只会死读书,校长推荐制中很多学生都是品学兼优、多元发展的。

  记者:校长推荐制推出后,北大在自主招生的探索也只限于校长推荐中,为什么没有拓宽范围?

  秦春华:因为自主招生的改革是一种探索,谁也不知道改革会不会成功,所以我们每一年也就是在校长推荐的范围内一步步进展,比如慢慢扩大资格中学的数量和推荐学生的名额,增加优惠幅度等,还有即将在明年校长推荐学生评审时加入的过程评价等。

  这么做的话,一旦改革失败了,那么影响的范围也不算太大,我们也可以收得回来重新开始。

  记者:现在你们推出过程性的考查,但是这种自述性的材料是否真的能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是否会变成一项中学生额外的作业压力?

  秦春华:这些改革到底能不能成功,现在都言之过早,但是我只能说这些改革,改总比不改好,试一试总是好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