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定制”推高行业院校就业率

2014年05月12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当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还在忙着找工作的时候,应届毕业生赵畅桦去年就已成了一家银行的准员工。

能够比其他同学先定下工作单位,是因为她所在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与用人单位共同成立了“订单班”。像这样校企“私人定制”的培养模式,已成为很多行业类院校提高就业率、保障就业质量的“常规武器”。

中国青年报记者对教育部直属“211”院校、北京市属院校等几所不同层次的学校采访时发现,尽管行业院校在名气上比不过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但不少行业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不低。

“依托行业优势和专业特色,更好找工作。”华北电力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张兵仿说,对于顺利完成学业,而且有就业意愿的学生来讲,就业是没问题的。

市场活力也是行业院校出现高就业率的因素之一,得益于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北京物资学院这样的行业背景鲜明的学校,近5年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在北京这样优质人才资源丰富的地方,不能人家有什么,我们也有什么。学校应以培养特色人才谋发展。”北京物资学院教务处处长许春燕说。

订单培养提升就业率

来自浙江诸暨的赵畅桦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家境也很普通,当时她“想都没敢想能进银行上班”。只想以一技之长方便今后找工作的她,填报了离家不远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尽管只是一所职业院校,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金融领域很“大牌”,建校38年来,培养出了5000多名支行副行长级以上的“行长”,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楼文龙、浙商银行行长龚方乐都是该校毕业生。

当然,赵畅桦报这所学校并非是为了当行长,吸引她填报志愿的原因是学校较高的就业率。“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以建院之初就提出就业立校,这几年就业率一直在97%左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姜进说,就业率高还在于学校搞订单培养。一个直接的数据是,“订单班毕业生的数量占毕业生总量的40%到50%。”

“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单独组班,单独制定教学计划,经过1年针对性教育,学生就能顺利上岗。”姜进介绍,因为职业院校是三年制,所以在二年级下学期,学校就开始与用人单位沟通。比方说,工商银行第二年要到学校招50个人,那么当年发布信息,学生报名,工商银行进行面试,然后单独组班,组成的班就叫工商银行班。同样,还有农业银行班,中国银行班。

参加过全国银行技能大赛并获得第一名的赵畅桦凭借技能优势,在大二下学期时,考进了杭州联合银行班。她说,“订单班授课针对性更强,都是银行的老师来讲课,学习的都是行业实际操作技能”。“自我认知上,也定位职业化了。”

但这样的订单班也遇到了问题。姜进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这样的银行,都跟我们搞过订单培养,对学生评价也很高。但是从去年开始,这些大银行跟我们都没有订单班了,因为他们总行有规定,所有员工要求是本科以上学历,从起点就把我们学校排除在外了,所以我们现在办学也面临困境,现在的订单班主要是一些中小金融机构,以及农村金融机构。

姜进走访银行时了解到,银行喜欢用他们的学生,是因为学生定位准确、业务操作技能强。相比之下,一些重点大学的学生到县里银行来,在临柜做不满一年就不愿意干了,还不一定做得好。“重点大学的学生可以作管理人员,但是一线操作的柜台人员,我们的学生完全胜任,可现在的学历门槛使我们的学生进不去了。”

校企“私人定制”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行业高校也开始出现。上世纪90年代末,培养一位核电人才的成本很高,要把人送到法国培训。为了培养中国自己的核电人才,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但学生毕业后到企业还要继续培训很长时间才能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华北电力大学采取了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

中国广核集团就是华北电力大学的联合培养单位。“学生通过企业联合培养招聘面试后,大三下学期就签约,企业将培养学生的环节前移到学校,大四一年就增加了500多个课时。”张兵仿说。

北京物资学院也在2012年与中都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了中都物流经理班。当年参加该班的19名物流学院的学生毕业后,有14名进入了中都物流有限公司,其中11名外地同学还解决了北京户口。

但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进入订单班。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工程专业的杜丽芳表示,“进入订单班虽然能保证就业,但自己也被限制住了,我想让自己的就业面更广。”大三下学期时,她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上与北京铁路局成功签了约。

凭借行业依托和专业优势增加竞争力

行业高校就业率高还在于对行业的依托程度高。

“与同行探讨‘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特色问题’,大家普遍认为,从毕业生就业去向看,一般来说,如果在一个行业的数量超过30%,我们就会认为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具有行业依托。”张兵仿说。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就是一所行业特色非常鲜明的学校,按就业去向的大类来分,我们每年进入能源电力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在60%左右。”张兵仿介绍,华北电力大学曾经隶属于电力行业,2003年划转教育部之前,一直属于部委和企业合办。

行业依托、学科发展水平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为学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保障。张兵仿分析,因为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工业要发展,电力要先行;其次,适应学校办学特色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毕业生就业奠定了基础。当然,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也离不开学校长期以来为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华北电力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本科生就业率一直在97%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

行业高校就业率高除了凭借行业依托,还在于课程设置也更专业化。张兵仿举了一个例子,工商管理专业在很多学校都有,行业院校开设这个专业并没有优势,但我们将这个大众专业进行了“行业化升级”,定位在电力技术经济方向,紧紧抓住自己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学生培养的定位准,在就业市场上也就更容易成功。

保持专业优势是所有行业院校的共同特色。在担任北京物资学院教务处长之前,许春燕一直在教学一线当老师。她认为,学校就业情况好与学校专业设置的与时俱进分不开。

她回忆,上世纪90代初期国家才有期货市场,但这方面的人才储备是零。1993年,学校为了开设期货专业,挑选老师参加由学校和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举办的“第一期国际期货经纪人培训班”。当时30岁出头、英语好的许春燕被选上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她拿到了证书。有了懂期货的教师,学校当年就开设了期货专业,9月开班的时候,从所有专业的大三学生中挑选了60名学生,以强化教学的形式完成了教学目标。

1994年6月这些学生毕业的时候,被各大公司“抢购一空”。许春燕说,这批学生被称为国内期货领域的“黄埔一期”。“当年这些学生有70%还沉淀在这个领域,现在都是大腕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