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太原理工大学"生涯导航"计划推动学生职业发展

2013年10月18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育人与专业培养计划有效衔接

“生涯导航”教育计划强调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用“实践”连接课内与课外,课内课外并重,校内校外互动,相辅相成,使育人工作与专业培养在教师的主导下密切结合。

在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被纳入“生涯导航”教育计划中。学校现已形成以国家级竞赛为导引、以科技实践与创新基地为依托,制度健全、平台高效、成果显著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经过评估,学校推出了大学生科技竞赛排行体系,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科技竞赛活动和基地建设。

学校实验室全面开放,已经建成24个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和参加了80余项全国高端科技学术竞赛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连续3年大幅度增加,仅2012年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就达5219人,获得3项全国特等奖、24项全国一等奖、43项全国二等奖,学生参加全年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共获奖项441项。

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举办了创新实验班,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平台。目前,学校在大学生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公益事业、专业学习和科研、勤工助学等方面创设了供大学生优选的课外活动平台,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成长空间。

学校每年投入700万元,推进勤工助学活动,年平均上岗学生7000余人次,设立助管、助教、助研等不同类型勤工助学岗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感恩回馈等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并进行优秀贫困生评选表彰,建立和完善立体化的助学模式。

师生共同面对“成才和发展”

太原理工大学逸夫楼六层有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教室,这是“晓明研究室”活动基地之一,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在这里组装机器人、焊接赛车。不同于其他的研究室,这里更像一个高智能的制作车间。展览柜上摆放着学生们的“杰作”:灯光压力计、直升机模型、智能机器人等。这一切都是在研究室的指导教师常晓明教授的悉心辅导下完成的。

“生涯导航”教育计划实施后,学生们对教师引导的期望、教师指导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生的希望和需求,反过来又成为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的动力,大大促进了教师对学生之“导”。在实施“生涯导航”计划中,学校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改变了教与育分离的状况,实现了教师为育人主体的格局。

各学院以研究生导师为依托,成立了“生涯导航”专家导师团,以专家系列讲座、班级访谈等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做好人生规划,适应职业发展要求。信息工程学院开展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电子、信息类大赛,全院几乎所有的专业教师都投入到竞赛活动指导中,学生参与率达80%。

信息化、数字化让“生涯导航”教育计划如虎添翼,比如,生涯规划团队为实现服务及时而不断线,团队成员在学校思政网站——清泽心雨杏坛频道,设专栏、开博客,与学生线上线下广泛互动。

2012年,“生涯导航”教育计划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近日,学校又筹集500万元资金,设立了“三创基金”,支持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业活动。这一切正如校长吕明所说:“‘生涯导航’教育计划架设起学生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桥梁,彰显了让每个学生都成长成才、为了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主旨。”(记者 高耀彬 通讯员 史文利)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