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2010年03月12日
来源:阳光高考平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4、“特批指标”并不存在
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并没有特批指标一说,但确实有个案批准的情况。在录取接近结束或已结束时,某一高校有可能因各种原因(如生源不均,考生录取复检时相关条件较差、考生去境外读书等等)尚有极少数招生计划,一般会投向此高校所在省市。此时的录取过程是学校向省市主管部门提出报告,包括投放计划数、专业、如有考生对象应提供考生信息。省市招生主管部门把握的原则是该考生因报考志愿不当等原因仍未被录取,分数达到或接近该校正常录取的分数线。这个过程称为补录。学校提出补录是为了完成招生计划,省市招生主管部门批准是为了本省市考生的整体利益,多录取1名考生就减少一分升学压力。问题在于,此时录取已经结束,补录时已不可能为了极少数招生计划再去公开征求考生志愿,高校为1、2个计划如何找到分数达到要求考生,未录取的考生如何找到尚有剩余计划、本人分数也可达到要求的高校,已没有了正常公开的信息渠道,而补录的个案又确实存在,这就给少数人造成假象,以为可以幕后操作、走后门录取,这就给少数所谓中介机构招摇撞骗钻了空子,使得少数考生及家长因轻信而上当受骗。从考生的整体利益看,类似的补录个案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但因为极少数补录会造成行政成本过高,导致缺少透明的操作过程,虽然补录个案本身没有问题,但其社会影响有时却往往是负面的。为此,已有省市宁可一个增加的招生计划都不批准,也不补录,以免造成社会误解,防止少数考生及家长为此“托门路”而上当受骗,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考生及家长应根据考试成绩按一般规律正常填报志愿,千万不可轻信所谓中介机构或个人可以找到特批指标的许诺,以免上当受骗。对于在某一批次内因填报志愿不合理未被录取的考生,特别是未被录取的高分考生,如仍想参加录取,正常的渠道应该是根据有关学校录取时的分数要求,直接找到学校招生部门,表明自己的意愿及特长等等,请求学校给与考虑,同时可信访或面访招生主管部门,请求在规定范围尽可能予以解决。虽然高校和省市招生主管部门出于“义务”和“爱才之心”会积极协调,努力为分数线上未录考生(特别是未录高分考生)安排补录,但事实上很难解决,就更不要说录取到理想的学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