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报名数连续6年下降

2012年01月05日 来源:新京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家长们的选择

  杨红属于周心欢总结的那类家长,为让孩子减轻高考压力选择出国。

  “其实,很多家长是在帮孩子选择‘出国’。”周心欢说,90后学生的家长们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外,有的也有留学经验。他们对外国的印象,加重了他们对孩子未来的选择。

  据教育部的数据,2009年高考全国弃考人数达到84万;而2010年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出国留学选择弃考的比例达到21.1%。

  17岁的蓝小闵说,美国集中全世界顶尖的老师和教育资源,就像是中国的教育“高地”在北京一样,全球的“教育高地”是在美国。

  蓝小闵的学校,人大附中流传一个段子:如果考的不好,就去隔壁。每年这所学校有上百人考入北大、清华。

  蓝小闵的父母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生人,分别是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在出国这件事上,他们给予女儿指点。“我爸妈希望我能幸福地生活。”

  王贤(化名)的儿子今年在十一学校国际班读高二。这里是“西方的高中”,全英文教学、外教;考试“分级制”代替了“排名”;喜欢魔术的儿子,在校成立魔术协会;还在周末做起了“义工”。

  去年12月,中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新科院士”名单统计,新当选院士中,留学回国的占近90%。

  王贤特意提到“90%”,这更坚定他让孩子出国的决心。

  出国留学对拥有北京户口的家庭而言,是个“双保险”,可对没有北京户口的家庭而言,让孩子出国留学是“迫不得已”。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正为高考冲刺作准备时,王子贺(化名)有些“羡慕嫉妒恨”,他女儿正忙着复习托福、GRE。

  女儿已经考了三四次,仍未过关。王子贺说,女儿为学习英语,化学、物理、生物基本“荒废”。

  “不放心,她还不到18岁。”王子贺感到很无奈。他是北京一家企业的高管,在京已有八九年时间。

  女儿临上高中,王子贺花了近20万,找了“同事的媳妇的一个关系”才把女儿塞到一所重点高中。

  据了解,按照现有的北京高中招生名额,满足北京户籍考生的要求都不够,基本不录取非京籍学生。一般非京籍学生留在北京的,多数是上学校的国际班。

  像王子贺女儿这样的考生,在北京还有很多。如何解决他们的高考问题,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正对此问题进行调研,相关政策会尽快出台,但无法给出具体时间表。

  新东方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分析,目前高中生出国“赶考”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发达区域,内地城市较少,但已经有不少住在偏远地区的富裕人群选择让孩子高中出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