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育考试院专家评析2011年高考湖北卷

2011年06月09日 来源:楚天都市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年是湖北省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自主命题第8年,也是现行高考模式的收官之年,明年将迎来课改后的首轮新高考。今年湖北卷继续贯彻“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传承七年来命题积累的经验和特色,同时力求在传承中创新,试题平和朴实而富有创意,渐进渗透课改理念,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有力发挥高考甄别选拔的功能。

  语文

  精心建构彰显人文情怀

  精心建构,保持试卷总体稳定

  稳定是保证试卷质量、考生正常发挥和高考平稳过渡的前提。命题者精心建构,从三个方面保持试卷总体稳定。

  一是试卷的板块结构、考点分布和题型配置上,与去年基本一致。二是试题编拟的语言,表述规范严密,指向具体明确。三是精心调控选文和设题的难度,确保难度稳定。文言文阅读选用西汉文学家刘向上汉成帝疏。文章说理透彻,被古人誉为“西京第一书疏”。命题者精心删改以排除疑难、疏通文脉,添加标题注释、归并古今字,使文本难易适度。科技文阅读选用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文章将中国建筑特殊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比作“文法”,论述生动有力、层次分明,能够激发考生的阅读兴趣。命题者按文章递进层次布置考点,有利于考生答题。

  注重基础,积极引导中学教学

  注重基础考查是湖北卷的优良传统,今年得以发扬光大。

  第一大题五个小题落实考纲的五个考点;每小题中的四个选项,各有对应知识点,不交叉、不重复。如第2小题考查字形,四个选项依次考查音同而别、形近而别、义近而别、音同形近而别的错别字。又如文言文考查中的第13题,三个句子翻译,涉及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倒装、成分省略等。对考纲知识点的全面覆盖,既能增强试题的测试功能,也能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基础知识。

  能力立意,渐进渗透课改理念

  能力的检测力求全面而有层次,湖北卷兼顾了难易不同的考查。科技文阅读第6题考查概念理解,第7题考查文意理解,第8题考查理解基础上的推断,第9题考查理解基础上的概括,同样是考理解,却由浅入深,有易有难。

  新课程规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散文阅读试题的设计,力求把“三维目标”考查融为一体。《才子赵树理》出自大家手笔:状人则白描勾画,惟妙惟肖;叙事则干净利索,简洁畅达。四小题,第16题由“题眼”切入,要求归纳作品对赵树理“才气”的描写;第17题要求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和人物特征;第18题要求体会作品细节描写的效果;第19题要求把握最后一段大意及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四题相关,全面检测考生赏析文学作品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第20题“为校园内公共场所写一条禁烟提示语”,关注时代热点。第21题以宜万铁路的开通为背景推导结论和原因,彰显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开拓创新,彰显博大人文情怀

  稳定,是为了传承;传承,又必须创新。湖北卷一直致力于在传承中开拓创新,寻求新的思路和创意。

  试题编拟以丰厚的审美意蕴彰显人文情怀。古诗词鉴赏今选用的两首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意境有别,情趣各异。题型由常见的两小题变为三小题,即填空题、结构分析题和审美鉴赏题,综合检测考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考查,用“刘诗优美,苏诗壮美”提示考生,可谓匠心独运。

  作文题“旧书”体现了命题者的创意。不给材料,不出引言,就一个意蕴深厚的题目,审题没有干扰,行文没有羁绊,给考生叙事怀人、议人论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一部旧书,会打开青春学子尘封的记忆,引发温馨的回忆和深入的思考。他或许会想起爷爷留下的《菜根谭》,想起扉页上爷爷用毛笔工整书写的“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她或许会想起箱底那本《红楼梦》,想起那年暑假躲进“红楼”,伴着林妹妹流了多少眼泪……“旧书”可实写也可虚写,过往的一切都可比作一部旧书。翻开这部旧书,或回顾人生经历,或审视“旧我”,或鉴往知来,或怀想美好的岁月……翻过这部旧书,或书写人生新的篇章,或展望明天,或塑造“新我”……那些文化积淀和生活积累较为深厚的考生,自能如鱼得水,一展才华。引导青少年远离现代社会的“喧哗与骚动”,守一方静土,珍惜旧书,热爱新书,专心读书——这,正是“旧书”寓意所在,也应是青年一代应有的文化担当!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