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落选北大实名推荐制 教育神话破灭?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珠三角学生能适应吗?
“广东学生比黄冈学生更辛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说法盛极一时,黄冈教师也逐步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探路者的示范效应像滚雪球一样,过来的人越来越多,黄冈教师群体越来越大。
记者获悉,来珠三角的黄冈教师常常是“夫妻档”。据介绍,有些黄冈教师也想跳槽到珠三角,但另一半却不能随同调过来,最终不得不放弃跳槽的想法。“在珠三角,黄冈教师很容易找工作,但其他行业就不一定,所以来珠三角的黄冈老师往往成双成对。”
如今,黄冈教师们很多已在珠三角购房,有些还把老人接过来,准备在此定居。不过每年寒暑假,很多人还是会回到故乡。
由于在珠三角几乎没有亲戚,朋友也不多,黄冈教师们生活较为单调。“平时也忙得很,有时间就休息,黄冈教师之间来往也不多。”张明华说。
黄冈教师来粤之初,有人担心他们水土不服:“黄冈教育以严厉闻名,一度被人称为‘魔鬼式教育’,在优越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珠三角学生能适应这种教育模式吗?”
对此,多名受访教师表示,他们并没有固守黄冈的教学方法,而是取长补短———一方面,继承黄冈教师吃苦耐劳、善于分析高考动向、捕捉重难点等优势;另一方面,向本地教师学习师生平等等教学理念。
“我感觉广东学生比黄冈学生更辛苦!”张明华说,在黄冈一节课往往只讲30分钟,剩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而广东课堂常常要讲足45分钟,广东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甚至比黄冈学生更长。
“从黄冈教师取得的教学成绩看,水土不服的担忧是多余的。”黄冈中学惠州学校校长汪立丰说,2008年,该校首届毕业生131人参加高考,上重点本科线人数达54人,上线率为41.2%;上本科线116人,上线率为88.5%,其余15人均达到大专录取分数线,大学上线率达100%。2009年高考,该校本科上线率再次居惠州全市第一。
师资流失致黄冈神话破灭?
黄冈中学加快品牌全国输出
近几年,黄冈教育的光芒有所黯淡,有人说,这与优秀师资的流失不无关系。
黄冈中学是黄冈基础教育的杰出代表,然而从1999年至今,该校出产的湖北省高考状元数目为零。
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方面,黄冈中学的领先优势已经缩小,湖北省内的华师一附中、武钢三中迎头赶上,而华东师大二附中、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等省外名校的奖牌数早已将黄冈中学甩在身后。
据汪立丰介绍,在他担任黄冈中学校长时,黄冈中学数学竞赛主教练就跳槽到武汉二中。另一方面,大学优秀毕业生很多不愿意来黄冈就业,“即便来了,也有个成长的过程,不是一开始就能成为优质师资”。
与优秀师资流失相对应的,是优秀生源的分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冈下辖各县市的顶尖学生几乎悉数被黄冈中学招收。然而,如今各县市一中千方百计将优秀学生截留,此外,还有不少优质生源被华中师大一附中等武汉名校分流。
黄冈教育界也想方设法,试图改变教师不断流失的局面,黄冈中学就作出了巨大努力,加快品牌输出。
2005年,黄冈中学在惠州开办了第一所分校———黄冈中学惠州学校。惠州方面希望通过引入名校,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基础教育水平,而黄冈中学则期待将品牌效应变成经济收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