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 省市动态

高招改革:自主招生要避免成为“跑马圈地”

2009年03月12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避免三个误区

 

  尽管自主招生有着选拔特殊人才的优势,但在自主招生的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自主招生变成了招生竞争的手段。

  据四川省一位老师介绍,他的3名学生因奥赛得奖获得了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资格,这些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后说,那些着名高校对这些优秀生的面试纯粹是走过场,浪费时间,浪费了路费。不难看出,提前“绑定”优秀学生,实质上是这些学校与其他高校尤其是香港高校招生竞争的一部分。各国大学都在和中国大学争夺生源,我们的高校有理由采取有效措施在竞争中胜出。但是,这种通过降低考试难度的方式进行竞争,无疑饮鸩止渴,毁损了自己的声誉。

  我们认为,招生是高校的内部事务,自主招生应是高校自主办学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高校自主招生权应该进一步扩大。国家应该以宏观管理、财政经费的责任绩效评估为手段对高校招生工作进行严格管理,而不是在录取标准、录取方式上进行控制。同时,国家的统一高考应改为只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尤其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分数的作用应该进一步降低,只作为录取的参考性依据,而不是决定性条件。高校应以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与特长作为录取的决定性条件。这样高校招生才能真正引导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二个误区: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要参加全国统考,而且统考分数不低于统一分数线。

  全国统一的自主招生政策规定,高校自主招生的入选考生应参加全国统考,并根据参加考核和公示的试点高校的要求填报志愿。入选考生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区、市)确定的试点高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满足试点高校对入选考生所确定的相应录取要求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高校投档。试点高校再对通过先期考核和公示、统考成绩符合要求的考生进行录取。即使是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或在试点高校组织的测试中综合排名位居前列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入选考生,高校虽可自行确定高考分数线,但也必须达到一定的高考分数要求。

  我们知道,美国大学招生要求学生提交SAT或ACT成绩,中国大学的自主招生也要求学生必须参加高考,并达到一定的分数线,看起来二者似乎都是合理的。但中国和美国的招生有着本质的不同。美国的SAT或ACT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和逻辑分析能力,是人的能力模型中的通用能力,是大学所需要的能力。而我国的高考考查的却是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或者历史、地理的学科知识,是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而不包括大学所需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这一基本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是基于学生的学科知识录取,而不是基于学生的通用能力录取。显而易见,这样就使得自主招生不利于真正按照自身特色的需要去录取学生。

  第三个误区:自主招生变成了自主考试,考题“怪、偏、难”,缺乏科学性。

  自主招生政策规定,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既要参加高考,又要参加高校自行组织的文化测试和面试。

  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普遍认为,一些名校自主招生部分试题“怪、偏、难”。数学题很难,语文题很怪,历史题课本里没有,和学校考试完全不是一个路子,脱离了中学教学实际。

  如何命题是高校的自主权,但是高校是否有能力自主命题呢?自主招生考试的试题是否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呢?高校自主命题是否制订了考试大纲?试题命制人员是否具有试题命制能力?我们知道,考试本身是一门科学,不是所有大学教师都懂得试题命制,命制选拔特长学生的自主招生试题更非易事。

  坦率地说,迄今为止的自主招生考试试题很少是严格的教育测量的产物。这样的试题使得自主招生容易陷入一个非常明显的误区:用不科学的考试试题进行所谓的特长测量,而这样的试题是难以测量出学生的特长的。

  我认为,有些高校的自主招生之所以进入这一误区,是因为这些高校误以为自主招生就一定包含自主招生考试,或者有意把自主招生变成自主招生考试。哈佛大学并不举办自己的考试,甚至面试也不一定进行,而是依据学生提交的各种成绩、证明等自主录取学生。可以说,有些自主招生高校自行举办的自主招生考试不仅不能选拔优秀人才,而且已经把自主招生引入误区。更为严重的是,把基础教育引入了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误区。君不见,各地自主招生考试辅导大行其道?这正是自主招生高校自己举办的不科学的考试惹的祸。

  高校自主招生本来应该是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从考试内在的视野看,这样的改革有着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但目前的自主招生必须防止进入误区,才是这一政策意旨的回归,也是这一政策效能的实现,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们的基础教育回归素质教育的轨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