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改革:自主招生要避免成为“跑马圈地”

2009年03月12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友强仔的疑惑

  我的3个学生去年参加了自主招生考试,分别考上了清华和北大。他们均获理化奥赛全国一等奖,因此才有资格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我的学生说,面试纯粹是走过场,浪费时间,浪费路费。

  这种考试让人觉得像是“跑马圈地”,提前“绑定”优秀学生,免得他们被其他高校(例如香港高校)的高额奖学金抢走。这是我的一点偏激却真实的想法。

  博主鲁子问回复

  古今中外有许多杰出人才都不是因为考试考出来的。也许是因为从实行科举制度以来,考试到今天还不能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埋没了许多创造性人才。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都有许多人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国在经济改革开放之初,也是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从不完善到初步完善的过程中走过来的。所以,考试制度的改革也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北大、清华似乎还没有必要用这样的方式去“绑定”优秀学生,这可能是他们改革考试制度的一种尝试。

  迄今为止的自主招生考试试题很少是严格的教育测量的产物。这样的试题使得自主招生容易陷入一个明显的误区:用不科学的试题进行所谓的特长测量,而这样的试题是难以测量出学生的某一或某些特长的。自主招生之所以容易陷入这一误区,是因为某些高校误以为自主招生就一定包含自主招生考试,或者有意把自主招生变成自主招生考试。

  ■华中师大北京研究院副院长 鲁子问

  自主招生为高校

  选拔特殊人才

  根据教育部招生政策,今年全国有68所高校陆续进行自主招生试点。有人认为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的正道,有人认为自主招生已经步入高考改革的误区。为此,笔者与几位亲身经历过自主招生的老师和学生展开了讨论和分析。

  要理解自主招生,首先应弄清自主招生的政策目标。自主招生本来是高校应当具有的办学自主权。我国高校自主招生从2003年起在全国推广。2003年,教育部在江苏省试点的基础上,批准22所高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到2009年,全国有68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地方政府也授予一些院校自主招生权,如北京的部分高职院校就被赋予这一权利。

  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是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大力选拔各类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教育部要求各试点高校要高度重视,结合本校办学目标和专业特色,切实选拔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潜质的人才,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要求加强对各试点工作的协调领导,精细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制度措施、条件支持、监督保障落实到位,不断提高选拔录取工作的质量和生源质量。这些规定充分说明,自主招生是高校选拔特殊人才的招生形式。

  来自浙江省一所重点中学的几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告诉我们,自主招生的确为他们提供了向高校展示自己特殊才能的机会,因为他们不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奥赛的获奖者这类保送生,也不是体育、艺术特长生和小语种考生,而是具有比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知识面比较广、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学生,有所特长,但无任何学科的知识与解题优势。

  这正是自主招生的优势所在。自主招生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根本体现之一,这也是国外大学一直实行自主招生的根据。我国自1949年以来,高校招生长期实行国家下达招生计划、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和招生标准的政策,尽管招生也是高校自身的行为,但却是基于国家统一政策、在有限范围内的选择(一般省招生办公室按120%向高校提交上线学生档案,高校在120%上线考生中选择)。而自主招生政策则允许高校按照自己的标准招生。

  可以说,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每所高校的招生标准都有所不同。如果我们去看哈佛大学的招生网站和纽约市立大学的招生网站,就会发现两所大学的录取标准有很大差异。所以,北京大学和北京城市学院也应该有不同的录取标准。北京等地方政府授予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权更能体现自主招生的本质,尤其是有些地方政府允许高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而不是高考成绩直接报考高职院校的政策,使一部分学生可以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而被高职院校录取,这也是比较彻底的自主招生政策的落实。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