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校生尴尬现实:饭碗镀了金 梦想仍难飞翔
2009年03月09日
来源:都市时报
艺校都成了“避风港”
受访者:云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某教师
我个人比较认同宗庸卓玛的观点,大学扩招后,很多人都可上大学,以前招生对生源是选了又选,扩招后挑选的余地不大,为了要招收到先天素质好的学生,艺术院校的做法多是将文化分数降低,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到了考生那里,就成了文化成绩差的学生的选择,这样就导致考生一批不如一批,艺校都成了文化差生的“避风港”。前年我去监考,有个考生五音不全,从头唱到尾没找准一个音。
该教师说,云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培养的大多是音乐专业老师,这个领域的人才需求量本来就没有语文、数学的教师那么多,可毕业生都想留在城市,但多已饱和了;乡村学校的艺术师资紧缺,毕业生多不愿去,这样的现象,在很艺校毕业生身上都会发生。
艺校有很多精英
受访者:策展人林善文
2003年,林善文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进入社会打拼已5年多时间,现是艺术策展人。老艺术家刘晓说:“林善文写得一手好文章。”林也认为自己是比较自觉的学生:“诗书画不分家,思想决定一个人的艺术能走多远,所以在校里我是比较自觉锻炼和塑造自己的一个人,常看专业之外的许多书籍。”
林善文说:“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接受能力快,动手能力很强,转行也很容易,用人单位也多喜欢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林善文说,“我们班上有13个同学,毕业后有人搞设计、有人教书、有人做摄影记者,都过得好好的。”
“学生的素质和扩招没有直接联系,才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可能参差不齐,但他们的人生还没有定格,在大学校园有很多精英,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影响,上进的人自然也会改变自己。进艺校的学生可能怀有艺术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目的还不是为了糊口饭吃。一旦进入社会,面对就业压力,他们也可以随时改变自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