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校生尴尬现实:饭碗镀了金 梦想仍难飞翔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对话宗庸卓玛——
艺术人才拔尖才有就业出路
很多孩子有天赋没机会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何时开始关注艺校学生的就业问题?
宗庸卓玛(以下简称宗):3年前,有个学校邀请我去做声乐专业毕业考试的评委。去之前很高兴,觉得可以在其中找到几个好苗子。因为我自己是声乐出生,当时,国家民委对全国有艺术天份的人都给予部分学费资助,将有声乐天分的人都送到上海学习。这个政策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没有了,边疆少数民族有好多特有天赋的孩子,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上学深造,所以我一直想在云南办个少数民族声乐研究班,就算在26个民族里面,每个民族找到一个拔尖的学生也不错,但一直没办成功,这就成了一种心病。
毕业就失业,梦想破灭
记:那次做评委的感受怎样?
宗:我一共听了两天,当中有的孩子一上台就发抖,部分学生连一首歌都唱不好,这件事令我感触太大。很多父母不懂艺术专业学校的状况,以为送孩子上艺校,毕业出来就是大明星了,他们只看到明星非常光辉的一面,却不知道背后要付出多少艰辛,艺术院校的收费比其它学校收费要高很多,一旦孩子毕业后难就业,父母的梦想就会破灭,落差太大。可扩招后,很多学校一味盲目招生,教学质量怎么保证啊。
记:大学生就业难全国都存在。
宗:是的,我是搞艺术的,就特别关注艺校生,当中关注最多的又是声乐和舞蹈专业。这些毕业生如果不能上舞台,连当地的文化馆、艺术院团都不能进,甚至连夜场都上不了,那几年就白学了,多可惜。
扩招应该考虑师资力量
记:你认为造成艺校生就业难的原因是扩招?
宗:从两面看,首先我认为扩招让更多孩子有机会上大学深造,同时也注重艺术人才的培养,这是好事。但你想想,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好的音乐学院,每年的声乐专业都有几千人来考,但最后只要20人,5年下来也只有100多人,每年都坚决不扩招。但部分综合院校的艺术专业扩招后,声乐专业扩招50名,5年下来都有好几百学生,可他们的师资能够达到吗?教学质量能够保证吗?
记:对类似问题你是否做了提案或者有什么建议?
宗:来开两会前,我在飞机上就一直很纳闷:到底要不要在会上提一提这个问题,可如果说的话,会打破很多学子的梦想,不说的话,我又常常想起那些来跟我反应的父母,孩子工作难找,学几年都白学。我只希望各个大学办的艺术院系师资力量过硬,教学质量上把好关,培养出更多的精品人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