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小语种需求热 催生考生报考热

2008年10月16日 来源:百灵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中阶段,很多同学的择业观还没有最终形成,面对小语种招生,切不可盲目因其成为热门而追捧,更不可错误地视小语种为捷径而投机取巧。

背景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和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社会对小语种专业的关注度大大提升。据北京奥组委国际联络部语言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奥运会将提供55种语言服务,除了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外,还包括冰岛语、老挝语、乌尔都语等纯粹意义上的小语种。北京奥组委眼下正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可部分小语种人才仍有缺口。

    小语种的需求热催生招生热:2007年底,2008年高考小语种招生政策出台,依照《关于做好2008年普通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非英语)专业单独招生工作的通知》,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加入单独招生小语种专业高校行列,从而单独招生小语种专业的高校总数达到25所。200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小语种的招生专业达17个,创历史记录。其中,新增加的丹麦语和冰岛语为中国首次设立的小语种专业。

    小语种的需求热也催生了报考热:2007年,部分高校小语种专业录取率低于10%,2008年还有进一步缩小之势。

    在外语类人才持续走俏的今天,小语种开始逐渐改变英语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考生所关注。据招生院校统计,近几年小语种专业就业率几乎是100%。

    我国由于绝大部分中学开设的都是英语,各高校招生的外语专业也绝大部分都是英语专业,所以,在每年的高考中,大家普遍把英语以外的语种统称为小语种,即广义的小语种。而狭义的小语种是指非通用语,即《联合国宪章》规定的6种通用语言(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以外的语种。本文所说的小语种是指《通知》所说的英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

    如何正确认识小语种

    小语种的报考热,不仅因为市场需求热,还因为很多考生对小语种的认识存在误区,即小语种专业好考、好学、好分配。

    首先,小语种更好考吗?

    许多考生和家长认为,一些高校的小语种提前单招,相当于为高考多上了一道保险;同时小语种由高校自己命题,考试难度会相对小些;教育部规定的各高校小语种招生人数与考试人数比为不得低于1:2,较为宽泛,竞争会更小些。所以,小语种考试是上大学的一条捷径。

    其实,这是对小语种招生考试的误解。

    小语种提前考试虽然为高考多上一层保险,但把过多精力放在小语种考试上也会影响正常的高考复习,三心二意为考试而考试又很难取得好成绩,多出的机会也会成为空头支票。所以,多一次保险未必对高考有益。

    虽然小语种考试由高校自己命题,但小语种招生是高校选拔培养特殊语言人才的途径,在选拔难度上丝毫不亚于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上,以前北外、北二外、上外等名牌院校只考语文和外语,现在则加了数学。随着小语种招生的成熟,试题难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且还有口试和面试。

    按教育部规定,各校小语种专业的招生人数与考试人数比例不得低于1∶2,而各招生院校实际操作时是1∶5左右。有的学校没有报名人数限制,最后录取人数与考试人数的比例竟达到1∶10以上。小语种考试对喜欢语言或有语言特长的考生是一次机会,但考的人多了,“捷径”就会变成“独木桥”。

    其次,小语种更好学吗?

    在学习小语种的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分钟韩语,三小时英语,三天的法语,三个月的日语,三年的德语,三百年的阿拉伯语。”此话未必科学,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小语种的难度。

    还有一种说法,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有两种:汉语和阿拉伯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拼音文字,从它三千多年前产生之日起就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语法复杂和句子“冗长晦涩”是阿拉伯语的一大特点。阿拉伯语由28个字母组成,而每个字母根据不同的发音符号又要发出12个不同的音,屈指算来,这28个字母的全部发音竟有336个。

    可见,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绝对容易的语言,只有更适合你的专业。

    最后,掌握小语种更容易就业吗?

    很多考生选择小语种是抱着容易就业的想法,但是事情都是两面的,小语种专业人才供应少的另一面就是需求少。与通用语言的主要差别在于小语种的应用空间狭窄,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机会少,使得毕业生就业时机会远远少于其他专业。

    因供求关系影响,小语种确实比较容易就业。但随着招收小语种院校的不断增加,小语种就业的优势正在日渐削弱。但据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郝健介绍,从近一个时期的招聘统计数字看,与小语种专业相关的职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趋势。这至少说明,小语种专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就业风险。所以考生们也不要盲目地认为,小语种专业毕业后,就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