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上演招生“暗战”
2009年07月27日
来源:现代教育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当前,高校统招录取如火如荼,而民办高校之间的招生大战也渐趋白热化。由于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可程度还不高,为了争抢生源,各地民办高校想尽一切办法,从铺天盖地的招生宣传简章到招生代理人,招生手段花样百出,“暗战”激烈,致使不少考生、家长感觉上当受骗。
日前,北京市教委就对该市25所混淆学历层次、擅自设立专业违规招生的民办高校进行了通报批评,要求其立即整改,以此拉开了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校规范招生有效监管的大幕。
生源大战从浮夸宣传开始
实施“大师工程”、“大楼工程”、搭建五大就业平台、实施“订单教育”,学生入学就意味着就业……北京吉利大学网络版招生简章着实具有吸引力,尤其在当前就业形势吃紧的情况下,“学生入学就意味着就业”的宣传语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其实,当前的许多民办高校在招生宣传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制造“百分百就业”这样的诱饵。尽管许多学生和家长心里清楚这样的“百分百”肯定不现实,但“总经不住诱惑”。一位长年与民办高校打交道的吴女士向记者透露,不少学校以保证毕业生100%就业的承诺为诱饵,可等到学生实习时,又用各种手段使学生“自动违约”,以至使学生不得不主动放弃追诉学校违约的权利。很多学校还号称某知名企业合作伙伴,承诺可以把毕业生推荐到该企业工作。
吴女士表示,“学校制作的宣传材料,无一例外地都在鼓吹自己的学校有高水平师资力量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实际上很多学校根本不具备。”
北京一位民办大学的在校生告诉记者,“当初就是看了学校吹得天花乱坠的招生广告才来的,实际上学校地处偏僻的郊区,校园建设、教学设备等等都一团糟。”
记者调查发现,浮夸式的虚假宣传似乎已经成为多数民办校争抢生源的第一把“利器”:将普通教工授课夸大为“聘请经验丰富的教授执教”,很一般的教学环境被称为“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在那些五颜六色的招生广告中,部分学校还故意隐瞒“自学考试”,个别学校用“国考”等词来掩饰,也有一些公办大学的自考部或成教学院,以公办大学的名义来招收学生。“这样的学校名不副实,上了这样的大学实际上就是花高价念了个专业培训班。”吴女士表示。
招生雇佣军为利奔忙
“一直以来,招生是大多数民办高校最重要的工作,而在校学生则成为招生‘雇佣军’中最重要的力量。”小张是一位正在暑期替某民办高校做招生代理的学生,他告诉记者,“我们招一个学生可以拿到500元回扣,干得好的话我们一个暑期就能拿到上万,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高额的利润。所以想要暑假兼职的同学会选择做招生代理。”
与他一样,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一些在校生也早早加入了学校的招生团队,在3月前后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后,赶赴全国各地招生,直到九、十月才能完成。这其中,印发的“北科航空学院招生简章”和“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艺术类招生简章”以及在河北等地以内设二级学院的名义单独组织招生,均未经相关部门审批,日前已遭北京市教委曝光。
小张替学校给出了“名正言顺”的解释:“让我们学生参与招生工作是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我们拿招生提成则可以算作是‘勤工俭学’。”
据了解,一些民办高校在考场外散发招生宣传材料,有的在城市的电线杆上张贴招生广告,也有的在各地宾馆内租房设立招生办事处,全权处理当地的招生工作。而“派大量学生去招生,既可以扩大学校的招生面,又能节省成本。而且一些大一大二的学生在老家还认识一些正在复读的同龄人,有更多可以开展工作的对象。”一位知情人士分析说。
近几年,吴女士发现几乎北京所有的民办高校都在火车站设有接站位,部分学校还不止一个。“这些民办高校之所以花费高价来车站接站,一方面保证下面招生点招来的新生能够顺利到达,防止被其他学校抢走;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说服那些‘漏网之鱼’……更有甚者,有的学校师生在为本校招生不成的情况下,将生源送到其他学校,从中赚‘提成’。”
而在各地招生点,一些中学、技校、中专校的教师也被“收买”,参与到招生“雇佣军”中。他们拿着各地民办高校的招生资料,向学生大肆宣传推荐,从而通过向当地招生点送“人才”捞取大量提成,至于后续情况如何,从不过问。
记者也以一家外地民办高校寻求招生代理的身份,找到了山东的一家代理公司,打听代理事宜,结果这样的合作“不用签协议,只要学校同意授权就行了”。“咱只是个招生代理,给你招了学生送过去,我们拿了提成,以后就没什么关系了。”
北京国际工商研修学院的学生李晨告诉记者,民办高校抢生源其实就是“抢钱”,“四年学下来钱花了不少,可拿到的只有学校的结业证。”据他介绍,当时入校前被学校简介和招生办的人员“忽悠”,四年后一个128人的班级中,只有一人拿到了自学考试文凭和毕业证。
他提醒家长和考生,“现在社会上好多民办学校都打着自主招生的旗号,其实,等进校时才发现都是和自考挂钩的,真正的自学考试并不需要花这么多钱来上学,在外面报个培训班就可以了。在报考民办高校的时候,要从多方面考虑,想办法摸清学校真实情况,不能只听招生人员的一面之词。”
日前,北京市教委就对该市25所混淆学历层次、擅自设立专业违规招生的民办高校进行了通报批评,要求其立即整改,以此拉开了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校规范招生有效监管的大幕。
生源大战从浮夸宣传开始
实施“大师工程”、“大楼工程”、搭建五大就业平台、实施“订单教育”,学生入学就意味着就业……北京吉利大学网络版招生简章着实具有吸引力,尤其在当前就业形势吃紧的情况下,“学生入学就意味着就业”的宣传语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其实,当前的许多民办高校在招生宣传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制造“百分百就业”这样的诱饵。尽管许多学生和家长心里清楚这样的“百分百”肯定不现实,但“总经不住诱惑”。一位长年与民办高校打交道的吴女士向记者透露,不少学校以保证毕业生100%就业的承诺为诱饵,可等到学生实习时,又用各种手段使学生“自动违约”,以至使学生不得不主动放弃追诉学校违约的权利。很多学校还号称某知名企业合作伙伴,承诺可以把毕业生推荐到该企业工作。
吴女士表示,“学校制作的宣传材料,无一例外地都在鼓吹自己的学校有高水平师资力量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实际上很多学校根本不具备。”
北京一位民办大学的在校生告诉记者,“当初就是看了学校吹得天花乱坠的招生广告才来的,实际上学校地处偏僻的郊区,校园建设、教学设备等等都一团糟。”
记者调查发现,浮夸式的虚假宣传似乎已经成为多数民办校争抢生源的第一把“利器”:将普通教工授课夸大为“聘请经验丰富的教授执教”,很一般的教学环境被称为“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在那些五颜六色的招生广告中,部分学校还故意隐瞒“自学考试”,个别学校用“国考”等词来掩饰,也有一些公办大学的自考部或成教学院,以公办大学的名义来招收学生。“这样的学校名不副实,上了这样的大学实际上就是花高价念了个专业培训班。”吴女士表示。
招生雇佣军为利奔忙
“一直以来,招生是大多数民办高校最重要的工作,而在校学生则成为招生‘雇佣军’中最重要的力量。”小张是一位正在暑期替某民办高校做招生代理的学生,他告诉记者,“我们招一个学生可以拿到500元回扣,干得好的话我们一个暑期就能拿到上万,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高额的利润。所以想要暑假兼职的同学会选择做招生代理。”
与他一样,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一些在校生也早早加入了学校的招生团队,在3月前后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后,赶赴全国各地招生,直到九、十月才能完成。这其中,印发的“北科航空学院招生简章”和“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艺术类招生简章”以及在河北等地以内设二级学院的名义单独组织招生,均未经相关部门审批,日前已遭北京市教委曝光。
小张替学校给出了“名正言顺”的解释:“让我们学生参与招生工作是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我们拿招生提成则可以算作是‘勤工俭学’。”
据了解,一些民办高校在考场外散发招生宣传材料,有的在城市的电线杆上张贴招生广告,也有的在各地宾馆内租房设立招生办事处,全权处理当地的招生工作。而“派大量学生去招生,既可以扩大学校的招生面,又能节省成本。而且一些大一大二的学生在老家还认识一些正在复读的同龄人,有更多可以开展工作的对象。”一位知情人士分析说。
近几年,吴女士发现几乎北京所有的民办高校都在火车站设有接站位,部分学校还不止一个。“这些民办高校之所以花费高价来车站接站,一方面保证下面招生点招来的新生能够顺利到达,防止被其他学校抢走;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说服那些‘漏网之鱼’……更有甚者,有的学校师生在为本校招生不成的情况下,将生源送到其他学校,从中赚‘提成’。”
而在各地招生点,一些中学、技校、中专校的教师也被“收买”,参与到招生“雇佣军”中。他们拿着各地民办高校的招生资料,向学生大肆宣传推荐,从而通过向当地招生点送“人才”捞取大量提成,至于后续情况如何,从不过问。
记者也以一家外地民办高校寻求招生代理的身份,找到了山东的一家代理公司,打听代理事宜,结果这样的合作“不用签协议,只要学校同意授权就行了”。“咱只是个招生代理,给你招了学生送过去,我们拿了提成,以后就没什么关系了。”
北京国际工商研修学院的学生李晨告诉记者,民办高校抢生源其实就是“抢钱”,“四年学下来钱花了不少,可拿到的只有学校的结业证。”据他介绍,当时入校前被学校简介和招生办的人员“忽悠”,四年后一个128人的班级中,只有一人拿到了自学考试文凭和毕业证。
他提醒家长和考生,“现在社会上好多民办学校都打着自主招生的旗号,其实,等进校时才发现都是和自考挂钩的,真正的自学考试并不需要花这么多钱来上学,在外面报个培训班就可以了。在报考民办高校的时候,要从多方面考虑,想办法摸清学校真实情况,不能只听招生人员的一面之词。”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