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的挑战与机会

2009年06月29日 来源:瞭望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四大软肋难以回避
    
    “与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样,民办教育发展也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在研讨会上提出这样一个判断。
    
    研讨会间隙,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认为,历经30年的发展,中国民办教育已渐成气候。特别是陕西,更是形成了中国民办教育集群。
    
    在黄藤看来,民办教育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民办高校的自我建设与完善;二是民办高校之间展开竞争;三是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进行多方面综合较量。
    
    截至目前,民办高校已为国家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职业性、应用性本专科人才。但在研讨会上,多位研究者直言,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尚面临几大瓶颈。
    
    首先,民办教育大多从高职高专院校转换而来,其起步较之其他普通公办院校低,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在硬件教学设施上都存在不足,这或将导致学校发展后劲乏力,甚至会影响招生。
    
    其次,从生源上看,尽管目前一些优秀的民办高校已被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但大部分民办高校学生仍来自高考失利的考生。
    
    再者,民办高校的发展良莠不齐。部分民办高校在重点关注生源市场时,对就业市场抓得不够,从而不利于形成两个市场之间的良性循环。正如王烽所说,“如果这两个市场距离太远,就容易造成民办高校招生与就业之间的失衡。”
    
    而民办高校到底是营利性单位还是非营利性单位的问题,仍需明确认定。研讨会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总编辑薛宝生表示,这其中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教育本质,二是民办高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王烽看来,正是由于民办高校性质界定不清,导致了规范和鼓励民办教育的措施难以出台并落实。
    
    发展遭遇尴尬境地
    
    民办高校的发展除受制于自身不足外,亦有来自社会多方面的限制。
    
    其一,体制机制不顺是民办高校发展受制的主要因素。在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党委书记于清双看来,民办教育涉及依法办学和自主办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依法办学方面,讲求规范和统一,自主办学则需根据自身情况,寻求差异化发展,须具有自身特色。而目前的情况是民办高校在招生指标、专业设置以及课程设置上自主性越来越小。
    
    丁祖诒指出,公办高校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而民办高校则是校(院)长负责制,党委起监督保障作用。按照目前的有关规定,民办高校校长只能任四年,然后换届,并经有关部门核准。“而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学校董事会选择出的院长没得到行使核准权力的部门通过,那么,学校是听核准部门的意见还是学校董事会的意见?”而这无疑将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前景。
    
    其二,社会上对民办教育的认识偏见在短期内尚难以消除。黄藤认为,随着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如今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国家招生计划之内的,且录取分数逐年提升。但不少人仍认为民办高校的学生素质较低。事实上,在国内一千多所大学中,有的民办高校的综合实力已居中上游。
    
    获得“年度十佳样本院校”称号的黑龙江东方学院副院长左长滨分析说,对民办高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从就业的角度看,一些用人部门也存在偏见。于清双告诉记者,现在有地方规定民办高校毕业生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
    
    其三,公平性待遇问题未能解决。目前,公立院校享受的许多待遇民办高校不具有。从2007年开始,民办高校计划内的学生也开始有了特困补贴、各种奖学金等,丁祖诒认为,“这是一个突破,而此前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投入一直较少。”
    
    从整个教育系统来看,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之间的公平性待遇仍有差距。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在2003年9月1日已正式实施。其第46条规定,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有关部门仍对民办高校的自考生部分进行收税。
    
    对此,丁祖诒认为,之所以“税收风云”此起彼伏,问题关键就在于,“民办高校‘自考’是不是学历教育?根据有关规定,凡不是学历教育的都要纳税。但是,民办高校‘自考’是不是学历教育,其解释权应在教育部,而非税务部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