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备考经验 | 学好语文不再是一门“玄学”

2021年03月09日 来源:清华招生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必要知道的阅读技巧

分享人:杨朔宁

1.论述类文本

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最讲求逻辑性,因此也是最让学生和老师头痛的一题。掌握方法的人能够稳定拿到满分九分,算是语文卷子里最保险、心里最有数的分数。而且论述类文本作为卷子的开篇,写的有把握对之后做题的心态也有帮助。因此掌握论述文技巧很重要。

首先,训练技巧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做近年高考真题,因为论述文高考题和模拟题差别非常大,前者一般比较重概括和观点把握,后者却常常以抠字眼为乐,做多了会破坏思维。近年全国各卷的论述文加起来也不少了,认真做的话足够练习。如果嫌不够可以做大市的模考,但切记要带着批判的心态做,不要和模考题较真,且高考前几天一定要回归高考题再找感觉。

然后就是技巧层面的东西。第一步是通读文章,记得过程中把重要名词、“因为”“之所以”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连词和“之一”“有时”等表示条件范围的限制词划出来。我个人觉得在通读完文章前不要去看选项,因为这样会导致读文章变成下意识地找和选项意思接近的内容,而干扰对该内容上下文联系的理解。

第二步是看选项,选项中的名词、连词和限制词要和文中的仔细比对。如果完全一致当然最好,有些时候倒叙逻辑关系和缩小范围也不算错,但因果错位和随意扩大范围等不能接受,是典型的设误。每看一个选项就要对其做出对错的判断,不要随便打问号和跳过,因为再回来判断的时候脑子里就会有很多先入为主的干扰,心态也受到影响。

最后是小提示。题干里的“正确”和“错误”一定要圈出来,因为这个错是亏中之亏。

2.实用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在理想状态下也是一个稳定的分值来源。语文想考较高的分实用文不应该扣超过四分(包括错一道选择题和简答题扣一分)。

实用类文本的两道选择题做法和论述文类似,但要注意有些信息生而就比其他信息更容易设误,比如数据。比对的时候要优先怀疑它们。具体哪些信息容易设误可以通过做题总结摸索。

实用类文本的简答题则是考信息的提炼。首先要根据题干确定答题区域,即答案可能存在的段落。然后将答题区域切分为若干层次,可以观察分号、序数词等来辅助你的切分。最后将每个层次总结为一句话,尽量不要照搬照抄。答题时注意给每一个要点标注清晰的序号以便于老师判分。你的要点数量最好是4个或7个,比给分要点多一个。少了容易缺点吃亏,多了老师感觉你没有概括能力。重要的和题目联系紧密的放在前面,硬凑的往最后放,便于老师评阅。

现代文是“玄学”,包含过多的方法、题型和技巧,我一时半会不可能讲完(其实我自己也不完全懂),并且近年高考题型愈发诡异。所以希望大家做现代文可以保持平稳心态沉着应对,不拘泥于套路,不苛求自己,不奢望每次都拿高分,能做就好。平时训练现代文可以看一看名家作品,熟悉其风格,说不定高考就考到了他的文章。

3.文言文

文言文是全卷拿分最轻松的部分。第一道选择题考断句,这个可以靠阅读积累语感。第二道考文学常识。除了文章中找提示之外,还要动用日常积累。至于翻译更是积累的天下。所以文言文说白了都是积累的问题,大家可以平时读一些文言文。

我个人推荐读《史记》,内容有趣文体规范高考还经常考;以及唐宋八大家(尤其是苏轼)的散文。不推荐读上古文本,如先秦诸子和《左传》等,吃力不讨好(当然《左传》因为其含有丰富的先秦文化知识干货,读一读译本也可以);也不推荐读近古的复古文本,如《明史》和桐城派等,原因同上。唯一需要强调的是第三道选择题,即人物事迹题。这里面有无数种设误,我在这里特别提一下“张冠李戴”问题,第一因为有些古人传记父子兄弟合传,常常突然就扯到传主亲人的事迹上去,因此要注意亲属事迹张冠李戴。第二因为很多传记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会请来场外群演“有的人”们来“曰”一下,还需要注意有名有姓的人和“有的人”之间的观点张冠李戴。

古诗的选择题考的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手法的判断。模拟题侧重后者,近年高考却侧重前者,因此我建议着重关注前者。理解古诗内容和文言文翻译差不多,但最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没有叙述主体但古诗有。有时候古诗里是第一人称在叙述,但实际上说话者不是作者,而是作者想象中的花鸟虫鱼或者亲朋好友。因此在翻译的同时还要搞清楚叙述主体。2020年的古诗选择题则更加有创意,考了标题内容和合理推断。因此看到一首古诗有巨长的标题时要提起警惕,读一读标题。至于古诗的简答题,和现代文差不多,需要大量积累。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买一本四册编的《唐诗鉴赏词典》,读着非常有帮助,而且陶冶情操。有能力者也可以自己写一写古体诗,有助于你理解古诗作者思想和手法意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