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 教育时评

高校毕业生创业后劲不足症结何在

2013年10月21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把握有利时机理性创业

外部环境变化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创业时机,大学生应该理性地分析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进行理性创业。

首先,劳动力人口在减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指出,2012年末,我国大陆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69.2%,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这是相当长时期以来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第一次下降,预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至少在2030年以前,会稳步、逐步有所减少。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使得未来对劳动力的需求会显著增加。大学生创业即使失败,如果能从中学习、历练,在几年后的竞争中也会体现出更强的竞争优势。换句话说,大学生创业的机会成本并不高。

其次,产能过剩也为创业提供了机会。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二季度末所有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为78.6%,即意味着有21.4%的产能没被利用。机会是未满足的市场需求和未充分利用的资源,产能过剩本身也意味着机会,而创业的本质是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体与机会的匹配,如果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企业家精神,能够比以往更容易发现机会。

再其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转型势在必行,企业发展的进程在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转变。同时,当今创业已经不需要高度依赖技术,商业模式创新等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大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丰富的特征会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站在未来看今天,这样才能对未来起到引领的作用,并具体在提升就业质量、创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支持创业要兼顾有形和无形

近些年来,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减低创业门槛、简化注册手续等,这些措施有用,但效果并不显著。一组有关大学生创业意愿和行动的统计数字值得思考:75%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实际创业的大学生不到2%;另有数据显示:有80%的大学生已经对创业产生恐惧心理,并明确表示不会选择自主创业。如何发挥大学生的长处、避开他们的短处,是大学生创业政策优先思考的问题。大学生不可能对社会具体实践有深入的了解,即使增强实践环节教育也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花时间跑审批、忙注册、找银行申请贷款,这些不是他们擅长的。要用好大学生的创意,放手让他们实践,让他们更多地跑市场,了解顾客需求,帮助顾客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甚至借助创意创造需求。把宽容失败从理念和口号落实到行动和政策上,至于注册不是很规范、交税不及时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当宽容。针对大学生创业,监管的重点不是“出生”而是“成长”。减轻大学生创业的恐惧心理尤其重要。

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拓宽大学生创业者的融资渠道,如创建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等,在创业初期给予大学生资金方面的帮助。金融机构则应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诸如小额贷款、低息贷款等优惠待遇,帮助没有创业经验的大学生成功获得启动资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