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评论:大学生体育“不及格”要迎头赶上

2011年09月15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李泉

  2010年学生体质监测调研结果日前向社会发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在持续下滑20年后终于止跌回升,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均出现了正向进展。专业人士指出,这主要是得益于“每天锻炼一小时”等活动的落实。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延续了下滑趋势,爆发力、耐力等指标进一步下降。调查显示,大学生的锻炼时间不足,且明显少于中小学生。

  从学生体质监测数据中,我们看到了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建立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科学化、常态化机制的必要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体育锻炼密切相关。在校学生不仅要上好体育课,还要把运动作为习惯爱好,作为人格完备的追求。

  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养成运动习惯、打好身体底子的好时机,科学的锻炼、均衡的运动习惯十分重要。“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所”。体育锻炼,对于吃苦耐劳、坚定意志的养成很有必要。竞技项目锻炼人的身心配合、心理耐受能力。球类等集体项目能提高人的配合意识和能力、角色转换能力。运动习惯还有助于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心理健康,学会诙谐幽默。有研究表明,没有体育运动基础的人往往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