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专业成新热点 破解高校专业“冷热怪圈”

2011年08月11日 来源:北京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怪圈

  考生扎堆报,院校扎堆招

  生源是院校办学的“命根子”。考生扎堆报考,院校当然会扎堆招录。考生和家长选什么,院校专业设置也自然会有所倾斜,这直接导致部分院校专业设置渐渐与社会需求脱节。

  据某省教育厅统计,截至今年6月,该省29所普通本科高校、11所独立学院共设置235种本科专业、1385个本科专业点。其中,布点数量居前的20个本科专业,就包括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5个)、市场营销(32个)、电子信息工程(30个)、艺术设计(29个)、国际经济与贸易(28个)、财务管理(24个)、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20个)等。

  从上述专业设置来看,大多是考生和家长心目中的“热门专业”,自然引来众多考生报考。据某省教育厅统计:从招生人数来看,去年该省有20个本科专业数量较多,其中超过1万人的就是三个“热门专业”:英语18512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5182人;临床医学13513人。

  矛盾

  “热门”遭人才市场冷落

  报考热,未必就业热。从多家人才机构的调查结果看,财经、政法、金融、计算机、生物工程、国际贸易、英语、法学等传统热门专业,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已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现象。某人才机构人士介绍,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考生扎堆报考,造成就业人满为患。

  热门专业毕业生才市遭遇冷落,在最近几年的就业市场上开始显现。“实际上,去年传统热门专业已经开始出现寒潮,鉴于毕业生的持续增加,今年更加明显。”一家人才机构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进场求职的金融类专业人才超过5万人,但企业提供的岗位不足3万个,就业形势趋紧。据分析,当年由于热门专业考生蜂拥而至,必然会导致4年后热门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出现“专业结构性矛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