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忧虑与阵痛 中国高中课程改革的挣扎

2008年10月21日 来源:新华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老师之忧:穿新鞋,走老路?

接受采访的高中老师表示,新课改其实是一场“结构性调整”,高考岿然不动,过程只是重新摸索达到目的的手段。

近日,新疆教学研究所组织15个调研组对全疆15个地州的高中新课改进行了调研。据该调研组负责人介绍,调研结果显示,基层的高中教育没有太大的改变,“很多老师担忧课改实际成了‘穿新鞋走老路’,而实际上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操作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新疆高中课改专家指导组组长张安庆介绍说,由于实行“教学先行”,新课改推行之时并没有推出与之配套的软硬件设施,某些学校由于没有器材没有老师一些新增课程只得“放弃开设或者低水平开设”。

新疆实验中学一位多年带高三的老师说:“带过好几轮高中的老师都形成一套自我的教学方式和节奏,新教材和选修必修之分必然颠覆原有的经验。虽然课改确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但是关乎学生一生的高考承担不起素质教育的责任。”

在素质教育和高考之间,一些高中老师的内心也是“两难处境”。一方面教师们目睹着自己的学生为高考付出时间和健康、青春和兴趣,而所学的知识又越来越和社会发展脱节,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另一方面,“高考怎么考”的问题一直不解决,学校、老师害怕辜负了学生、家长,耽误了学生前程,只得想方设法吃透考纲应对高考,最后素质教育终成“黄粱一梦”。

在新疆如是,在2004年国家首轮试点的山东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新课改如火如荼几年来,基层老师从担忧走到遗憾。曾参与教育部高中课改工作的山东教育学院教授郑强说:“当前素质教育的推行阻力很大,根本原因在于课程设置、考试评价手段方面没有改革。”

网友“夜阑风雨”说:“我是一线教师,2007年参加课改,在高考和课改之间,我无所适从,课改只是流于形式,面对现实的家长、学生、学校,高考考不好一切都没用。”

在2009年将要推行高中课改的湖北省,一些教师已经对课改持悲观态度。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高中的孙老师说:“语文变化不大,就看怎么考。从我参加的培训来看,高考怎样教学就怎样,铁板钉钉的事情。我教书三年就换了两次教材,改变什么了吗?高考逐渐脱离教材命题的现实让在教材上下功夫的改变像掩耳盗铃一样可笑。”

在教书育人的老师这里,课改和高考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促进高考更全面考核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课改初衷在实践过程中也悄然改变,某种意义上高考成了新课改“梦想落空”的“镣铐”。

教育人士:课改阵痛难免,成败还看高考

除了高考这座独木桥外,新课改的推行面临诸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师资短缺,硬件设施没法配套,教师对课改的理解和认知不是短时就有结果。

乌鲁木齐市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林梓华说:“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经验的形成是个时间过程,单通过文本培训不符合教学规律,教师们需要在实践中去领悟和适应新课改后的教学活动。因此,课改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

国家从2004年开始推行的高中课改,目前已经完成一轮。在首轮推行高中课改的山东省已经启动第二轮的高中课改。“从毕业的学生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郑强说。

对不少教师认为“新课改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看法,郑强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任何一种改革总是从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不可能让每一位老师对改革持赞同态度,我们只能在改革实验的工程中,让老师们去认识体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郑强坦承,从2007年山东省高考改革方案来看,尽管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两年半的时间,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仍然难以消除。几乎所有的校长和教师们都认为,高中课程改革是否能成功,高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课程改的目的是素质教育,但是面对目前的社会局面,要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仍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改革教学过程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既然高考是符合当前国情的选拔制度,那么只有在“考什么”的问题上做文章才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考品德,考身体素质,考审美,考创新能力,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考专业知识等等。高考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这些方面结合起来,教学过程自然就发生变化了。在建立和完善诚信监督体制的前提下,高考这根指挥棒也可以指挥出另一种结果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