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ly***(江苏)
2009-06-22 11:24
今天报纸上发布了记者了解的贵校今年江苏排名在5万名前的考生可以报本一,8.5万名前的可报本二,而我看资料去年本一校投档线是371分,居省排名31244名,对比差距较大,此信息来源对吗?

    这仅是媒体的一种预估,我校未参与。

    在填报志愿时,广大考生与家长最迫切需要知道的是目标学校往年的分数线是多少,招生计划是多少,多少分才能填报等等。对于前两者,这是静态的、既成事实的,通过网上及现场咨询都能了解到,比较容易;但是后者可是不定因素,虽然江苏等省实行知分填志愿,但填报志愿时也无法准确地知道校线。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填报志愿时,一是要有自知之明,自我认知程度较高,深知自己的实力与发展方向,包括高考成绩、全省排名、平时在校排名与定位等。二是要加强知彼了解。在填报志愿时,省级招办已划定各批次分数线,校线要投档后才能得知,而校线是大家最感兴趣的、最为关键的。许多新闻媒体在官方规定的填报志愿期间都争相刊登所谓预估的校线,各种版本都有,也不一定是准确的,仅供参考而已,风险与机遇并存,信不信由你。道理其实很简单,当年的校线在填报志愿时是不可能知道的,只有在填报志愿结束后由省级招办予以汇总,根据实际报考该校人数的多少及学校招生计划与投档比例才能确定,报的人多,校线就水涨船高;报的人少,校线就下跌,这是动态的,大家还没填报,怎么会有准确的分数线呢?退一步说,就算讨教于高考专家,根据种种分析预测到八九不离十了,但大家知道后一拥而上或都不敢填报,再准也不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