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物理学(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1.物理学(拔尖人才创新班) 培养目标:物理学(拔尖人才创新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浙江,辐射全国,培养未来的物理科学领域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科研实操能力,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需求。 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计算物理学、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设置本研一体化课程。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星级专业,在全国排名前13.43%,最新软科排名位列浙江省属高校第一。目前,本专业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物理学科在ESI全球排名中位列前1%。师资力量雄厚,拥有64名专任教师,其中72%具有高级职称,94%拥有博士学位,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一批骨干教师。自2022年起,设立物理学(拔尖人才创新班),旨在选拔杰出的本科生,并为他们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和实施小班化教学。配备了一流的教学资源。在四年的大学学习期间,每位学生都将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本科生导师,让他们有机会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我们致力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就业升学:本专业毕业生既可以进入物理学及相关领域升学深造或海外留学,也可以进入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电子技术、半导体、金融、光学工程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关键核心技术开发等工作。 2.物理学 培养目标:物理学专业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国家、地区的战略需求,立足浙江,服务全国,培养具有道德、科学与文化素养,能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计算物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物理学专业是“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星级专业,全国排名前13.43%,在最新软科排名中位列浙江省属高校第一。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浙江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科在ESI全球排名中位列前1%。物理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72%具有高级职称,94%拥有博士学位,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一批骨干教师。专业采用“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物理科学”和“物理技术”两个方向模块,培养学生具备未来深造或就业的能力。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都有广泛的就业机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就业升学:本专业的毕业生有多种发展途径。他们既可以选择在物理相关领域继续深造,也可以在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电子技术、半导体、金融、光学工程等领域的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毕业生的平均升学率达到50%,每届有超过30%的学生进入985高校或中科院继续深造。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升学率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0%以上,毕业三年后的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接近100%。此外,宁波大学与乐歌股份、永新光学等多家上市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了优质的实践平台。 3.物理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厚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教学能力、具有拓展潜力和创新探索精神,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需求,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能胜任中学物理(科学)教学及研究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学课程标准、教师语言技能、教师书写技能、微格教学等及相关的实验课程。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物理学(师范)专业是由原科学教育专业和物理教育专业整合而成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机会,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我们的专业拥有悠久的物理师范教育历史,以及高效的科学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我们的师资队伍包括一批杰出的教授,其中有国家“973”首席科学家、“杰青”学者、 “钱江”特聘教授等,以及来自中国顶尖中学的优秀教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师范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在龙赛中学、蛟川书院、仁爱中学、宁波科学中学等多家优质中学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我们的科教专业在整合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高,与现有专业教育岗位完全对接。我们所依托的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目前已经拥有物理学一级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学科教学(物理)二级学科专业硕士点,为毕业生提供进一步升学深造的空间和条件。 就业升学:本专业将设置两个模块,高中物理和初中科学。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学物理(科学)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工作,或在教育科研部门及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科学普及与教育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