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地质类(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地质类(含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

 

资源勘查工程(原地质工程专业)

专家谈专业(刘成林教授)

矿产资源包括固体矿产、石油与天然气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勘查工程主要是应用地质理论与勘查技术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与评价。我校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以油气资源勘查为特色,分勘探地质、开发地质和新能源地质三个方向。

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53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1990-1994年更名为综合勘探专业,1995-2013年更名为地质工程专业),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名师;教学条件优越,拥有国家级“油气勘探与开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具有强大的学科及科研支撑,包括“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国内同类专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和2017年分别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复审。2019年进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行列。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油气资源勘查工程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获得作为石油地质工程师必须的基本工程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独立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地质领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

普通地质学、造岩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层学与地史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石油地质学、油气田勘探、油矿地质学、测井原理与解释、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

专业特色

以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勘查为特色,为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实施本-博一体化贯通式培养,具有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群、国家级优质实践教学平台。

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毕业生可考取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也可从事油气勘探和开发地质领域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主要面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95%以上。

地质学

专家谈专业(鲜本忠教授)

地质学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影响我们生活的环境破坏与保护、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工程建设与设计和赖以生存的石油、天然气、(稀土)金属与非金属等矿产资源,以及影响我们未来发展的生态环保问题、国家能源战略、全球气候变化、地外星体探索都离不开地质学。

地质学通过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运动演化,既增进人类对地球形成演化的认识,也为满足人类对宝玉石鉴赏、地外星体探索等兴趣提供技术保障,更为国家能源战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和交通等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我校地质学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建设方面实力雄厚。自1953年建校以来开设了多个地质类专业。通过数十年的建设积累,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其中专任教师52人(教授18人、副教授2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此外,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多个省部级实验室,可为学生提升自我和科学探索提供优质的教学和科研平台。欢迎有志于国家建设、自然探索的优秀学子加入我们,携手共谋美好未来。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地质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设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其他四个培养方向,充分发挥学校在经济地质、环境地质、岩石力学等学科的优势,深化地质学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学科交叉培养。

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我发展、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应用地质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等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古生物学、地史学、岩浆岩与变质岩岩石学、沉积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与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矿床学。

专业特色

以地球物质成分、构造活动与演化和地球化学研究见长。在表征地球物质成分方面,侧重于沉积作用和沉积岩石学;在构造活动与演化方面,侧重于盆地构造与盆-山耦合;在地球化学方面,侧重于有机地球化学与环境地球化学。本专业具有强有力的学科支撑,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毕业生可考取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也可从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地质调查、矿业矿山、地质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的生产实践、科技开发、国际合作和专业管理工作,或到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