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风景园林(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一、学制,学位

学制5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以专业规范和工程认证标准为依据,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具有深厚的人文艺术底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浓郁的家国情怀、宽广的国际视野、一定的创新意识,掌握风景园林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接受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和规划设计技能培养,具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往学习、反思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在毕业后五年内可以胜任园林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园林植物应用、风景资源与遗产保护等风景园林相关领域研究与应用工作的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培养目标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身心健康、热爱祖国,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政治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勤奋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关注国际化、全球化、社会化问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培养目标2:培育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升风景园林和相关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具有追求真善美的自我意识。

培养目标3:掌握从事风景园林领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植物应用、生态修复、遗产保护、科学研究等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要求的前期分析、方案推演、整体规划、详细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等方法与技术,具有综合运用风景园林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自然保护地规划、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城乡绿地设计、庭院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施工等相关工作的能力,具备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近期到远期的多维思维方式,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目标4:具有良好的图纸表达、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胜任风景园林项目图集制作、成果汇报、文本撰写等相关工作;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风景园林参与的项目团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敏锐的时代感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往学习、反思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养成能够适应风景园林学科发展不断充实自己的学习习惯。

培养目标5: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拥有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了解风景园林行业动态,并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培养目标6:心怀远大的科学研究抱负,具备能够胜任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深造所需的专业知识、学术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专业核心课程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中国园林史、西方园林史、园林植物、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1、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2、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1、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2、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3、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4、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原理、园林工程1和园林工程2。

四、培养特色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华南并辐射全国,围绕园林与景观设计、生态空间规划与设计、城市双修理论与技术、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等方向,重视科学理论基础的奠定、规划实践能力的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强化微观到宏观尺度的规划设计能力训练,注重规划设计逻辑思维体系的培养,关注个人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为风景园林、城乡建设、教育等部门的自然保护地、城乡园林绿地、园林建筑等专项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

五、毕业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需满足以下要求:

1. 素质要求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素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对祖国和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 知识要求

具有扎实的风景园林学基础,系统掌握风景园林学的基本原理、知识与技能,掌握园林工程、生态修复、遗产保护、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技术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了解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生态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系统掌握庭院、城市广场、街旁绿地、社区公园、专类公园、综合公园、自然保护地、乡村景观等规划与设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了解本学科发展过程、知识应用前景与未来趋势。

3. 能力要求

具有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能充分挖掘本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结合学科前沿和实践动态,形成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能够综合运用风景园林和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提出、分析和解决规划和设计中面临的问题,并善于运用CAD、PS、SU、Ai、3DMax、Lumion、VRay、VR、GIS等软件开展规划与设计相关的专题研究,具备较强的合作交流、文字撰写、图面表达和口头汇报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外语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

毕业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12个方面: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相应的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风景园林中复杂的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复杂的风景园林工程问题,并能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对比、文献研究等多种方式分析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的风景园林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规划和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城乡景观空间,并能够在规划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环境、健康、法律、文化等因素,并体现创新意识。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合理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能够理解其局限性,并能对结果做出模拟与预测。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风景园林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能正确理解和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充分理解和正确评价复杂的风景园林专业工程实践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风景园林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风景园林参与的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重要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风景园林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适应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具有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培养目标6

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





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





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4

[研究]




毕业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




毕业要求6

[工程与社会]



毕业要求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毕业要求8

[职业规范]


毕业要求9

[个人和团队]





毕业要求10

[沟通]





毕业要求11

[项目管理]




毕业要求12

[终身学习]




六、修业指导

本专业课程基本框架分为公共必修课程、通识类选修课程、第二课堂、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公共必修课程旨在培养本科生的基本能力;通识教育平台课程注重文理渗透、理工结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交融,拓宽学生的眼界与知识面,发展学生的完备人格;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着重于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三大学科基础,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体现风景园林专业特色,选修课拓宽专业口径,自然生态类、社会人文类课程是贯穿其中的两条主线。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修业要求如下:

1.基本学制5年,允许在4-8年的弹性学制内完成学业。毕业前总学分不少于194学分,且应该满足各课程类型相应的修业要求。

2.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皆为本专业全体学生必须修读且取得相应学分方能毕业的课程及环节。

3.毕业前至少取得14个通识类选修课程学分,其中在“创新与创业”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艺术与审美”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历史与文化”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运动与健康”模块至少选修1个学分,即学生须在三年级、四年级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及达到校园跑规定里程及次数后获得“大学体育5”0.5学分、“大学体育6”0.5学分,经学校批准在三、四年级参加交换学习或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可免修该两门课程。通识核心课程累计需不少于2学分。

通识类选修课可在全校性通识类选修课程、经教务处认定的大学城互选课及外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中选修。

4.毕业前至少取得30学分的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专业发展规划及兴趣方向进行选择。

5.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除了课堂学习外,鼓励课外自主学习。同学们可通过专业网站、媒体信息,图书馆图书资料等拓展专业视野,形成专业理论体系,培养专业思考能力。

6.本专业开设的规划与设计类课程贯穿五年,学生需注重规划设计能力的逐步培养,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与综合应用能力,除了掌握其基本原理之外,注重与之配套的实践操作训练,建议在专业选修课程中优先选择与之配套的专业技能类课程,通过教师的课堂演示结合课后同学的小组集体学习方式掌握相关技术方法在规划与设计课程中获得应用。

7.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创新研讨课在2-5年级开设,建议至少选修1门次。

8.至少累计获得9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其中至少取得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2学分,至少取得创新与创业实训实践2学分,至少取得体育运动与审美体验2学分,至少取得劳动教育课程2学分。

9.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建议学生积极参与IFLA国际和亚太区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园冶杯”大学生风景园林国际设计竞赛以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各类学科设计竞赛,并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挑战杯”等课外科技活动,积累规划设计、科技研究的相关经验,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