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通信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 ||||||||||||||||||||||||||||||||||||||||||||||||||||
专业介绍: |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崇尚科学、适应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需求,掌握人文与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通信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通过工程实践获得分析和解决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文素质、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国际交流能力,有志于从事电子、信息、通信及其交叉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系统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备核心创新能力的人才。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五年内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爱党、爱国情怀,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和终身自主学习意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成为具有理想信念的从业者。 2.能适应现代通信工程技术发展,能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为通信系统与网络,以及感知通信计算融合、通信技术与业务管理等复杂工程项目提供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3.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创新性思维、研究能力、国际视野的未来通信领域业界或学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备核心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四、培养特色 本专业前两年学习通信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后两年学习与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第四学期末根据学生自身特长和学习兴趣进行分班分流, 50%的学生进入卓越应用班,50%的学生进入拔尖创新班。卓越应用班学生选修通信工程卓越应用类专业选修课,拔尖创新班学生选修通信工程拔尖创新类专业选修课。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应用类相关课程侧重现代无线和移动通信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现代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中的学科交叉与应用,同时涵盖DSP设计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视听觉信息的处理、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物联网通信、以及微波与天线等。 通信工程专业拔尖创新类相关课程在卓越应用类相关课程基础上,推进科研+继续深造教学模式的探索,侧重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着力培养拔尖科研型人才,输送到国内外名校读研深造。包括:加强数学和英语等基础课程等基础学科教学、专门性地开设通信领域国内外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程、基于科研资源转化开设科研型本科教学、以及基于学院的国际国内相关学术交流平台资源提供境内外知名高校和知名实验室交流访学的机会。 五、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具备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通信工程专业理论的能力,并运用于解决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够应用数理知识、工程基础和通信工程专业知识表述和分析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2 能够应用数理知识、工程基础和通信工程专业知识解决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3 能够应用数理知识、工程基础和通信工程专业知识评价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 问题分析:在信息收集、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应用本学科领域必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对通信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识别,表达和解决复杂通信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通信工程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 2.2 能够识别和表达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对通信工程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2.3 在信息收集、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能够借助文献研究等方式对通信工程的复杂问题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系统、组件或软件,并能够在通信系统设计环节中具有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掌握本专业涉及的工程设计原理和方法,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系统、组件或软件。 3.2 能够考虑系统、组件或软件其相互之间关联和影响,优化系统、组件或软件。 3.3 能够在设计环节中综合利用通信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新技术,体现创新意识。 3.4 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并得到合理的结论,为解决通信工程复杂问题提供支撑。 4.1 能够运用通信工程学科理论和技术手段对通信系统及软件、硬件模块进行研究。 4.2 能够针对通信工程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验方案,获取实验数据。 4.3 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通信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通信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能够合理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资源;至少掌握一种软件开发语言,并能够运用集成开发环境进行复杂程序设计。 5.2 掌握通信工程专业仪器、仪表等现代工程工具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并在复杂工程问题中选择并使用。 5.3 具备使用实验设备、软件和现代工程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或仿真的能力,并能够理解其特点和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通信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通信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通信类相关产业政策、行业标准与相关行业法律法规。 6.2 能够正确认识通信工程项目方案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关系,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3 能够分析和评价通信工程方案的实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通信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了解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7.2 能够正确理解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3 能够合理评价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8.2 理解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任务,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术交流能力。 9.2 能够胜任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通信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具有良好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掌握基本的报告、设计文稿的撰写技能。 10.2 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3 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 能够在复杂工程问题中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跟踪通信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2.2 针对个人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具有不断学习、自我完善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表
六、修业指导 课程基本框架分为公共必修课程、通识类选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具体修业要求如下: 1.基本学制4年,允许在3-7年的弹性学制内完成学业。毕业前总学分不少于164学分,且应该满足各课程类型相应的修业要求。 2.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皆为本专业全体学生必须修读且取得相应学分方能毕业的课程及环节。集中性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能力、设计能力、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识类选修课程:毕业前至少取得14个通识类选修课程学分,其中在“历史与文化”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艺术与审美”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创新与创业”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 在“运动与健康”模块至少选修1个学分,即学生须在三年级、四年级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测试合格及达到校园跑规定里程及次数后获得“大学体育5”0.5学分、“大学体育6”0.5学分,经学校批准在三、四年级参加交换学习或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可免修该两门课程。通识核心课程累计需不少于2学分。 通识类选修课可在全校性通识类选修课程、经教务处认定的大学城互选课及外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中选修。 4.专业选修课分为通信电路课程组、通信网络课程组、优化技术课程组、人工智能课程组、智能信息处理课程组、数学分析课程组、计算机课程组、创新研讨课程组、创新班进阶课程组,各个课程组的课程分别是: (1)通信电路课程组: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微电子学概论、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DSP设计与应用、嵌入式系统与FPGA SoC设计、嵌入式系统与FPGA SoC设计实验。 (2)通信网络课程组: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实验、移动通信、无线通信网、现代通信新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通信、微波与天线、信息论与编码。 (3)优化技术课程组:线性与离散优化、最优化理论基础。 (4)人工智能课程组: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导论、深度学习基础。 (5)智能信息处理课程组: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语音处理、机器视觉、机器听觉、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6)数学分析课程组:数学物理方法、数学建模。 (7)计算机课程组:MATLAB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Java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据挖掘、大数据与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 (8)创新研讨课程组:新生研讨课、创新研究课、通信工程专业英语、专业写作与科技交流。 (9)创新班进阶课程组:信号与系统进阶、通信原理进阶、数字信号处理进阶、高级英语I、公共政治、高等数学(一)选讲、高等数学(二)选讲、线性代数选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选讲。 毕业前至少取得2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学分。专业选修课分为3大模块,包括卓越班模块、创新班模块和跨模块。卓越班学生选修卓越班模块和跨模块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及兴趣进行选择。创新班学生选修创新班模块和跨模块的专业选修课,其中创新班模块不低于10学分。通信电路、通信网络、人工智能、数学分析、计算机和创新研讨设置在跨模块,智能信息处理设置在卓越班模块,优化技术和创新班进阶设置在创新班模块。要求通信电路、通信网络、人工智能选修课至少修读9学分,其他方向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及兴趣进行选择,例如选课模式可以为:专业必修课程+通信电路(5学分)+通信网络(3学分) +智能信息处理(3学分) +人工智能(6学分) +优化技术(6学分) +创新研讨(3学分) +计算机(4.5学分)。 5.至少累计获得9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其中至少取得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2学分;至少取得创新与创业实训实践2学分;至少取得体育运动与审美体验2学分;至少取得劳动教育课程2学分。 6.建议在第一、二、三学期学习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学科基础课程”和《通用英语》,以应用英语进行交流和阅读专业文献为目的加强英语学习。 7.课程学习时需注重工程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增强实践操作以及设计开发能力。 8.建议积极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例如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教师科研项目等,积累实际项目经验,培养文献检索、方案设计、团队协作、写作与沟通表达、心理抗压等各方面的能力。 9.通过课程学习和项目体验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个人品质。 10.毕业设计总周数15周,从第七学期倒数第二周开始,到第八学期第十三周结束。 11.为加强创新班学生的科研实践,创新班第7学期原计划中为期3周的毕业实习由校外实习改为校内实习(3学分),由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统一安排,校内实习以科研实践的方式提前安排在第6学期,主要由创新班导师团队负责安排学生进行文献阅读、文献报告、研究数据采集以及参与导师科研活动,由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统一负责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