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经济学(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广州大学“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育人理念,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要求,本专业旨在培养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良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学理论功底扎实,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能够向相关学科领域延伸拓展,创新意识好,实践能力强,学术和应用素质并重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可胜任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分析与预测、经营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具有科学研究潜力,成为在科研机构和学校从事经济学领域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优秀人才,或业界精英。 三、专业核心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国际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 四、培养特色 1.区域特色。扎根广东,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验场所,立足广州“千年商都”的浓郁商业氛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经济理论与改革实践相融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广州经济社会发展。 2.交叉融合特色。利用学校一流学科统计学的学科优势,突出经济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着力打造新文科。 3.研究型特色。依托应用经济学学位点建设,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术训练,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在经济学领域继续深造潜力的研究型预备人才。 五、毕业要求 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的毕业要求(能力): 1.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 熟练掌握1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阅读和理解专业和相关文献资料。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知识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数学方法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研究分析和论文写作。 (2)专业知识 牢固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指标的内在联系;理解经济学理论的内涵、发展演进、学派差异及争论重点;熟悉经济学理论运用的市场环境、政策依据和政策效果;了解经济学理论发展前沿和实践发展现状,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我国的经济政策和相关方针,深入了解我国区域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现状与趋势。
(3)其他相关领域知识 熟悉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如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学、法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2.能力要求 (1)专业能力 掌握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政策分析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将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经济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职业能力 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具有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3)创新能力 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敢闯会创,具有利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展科学研究和创业就业的能力,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 3.素质要求 (1)思想素质 德才兼备,在立德立志上能明辨方向,坚定前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爱党志、爱国志、爱真理志;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文化素质 坚定文化自信、拥有国际视野;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爱体育,懂艺术,为今后拥有更加丰富的健康人生和艺术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3)专业素质 深入理解经济社会的运行机制和规律;能正确看待经济理论、经济分析方法和经济预测对人们日常生活、工商业的经济结构以及人类健康所产生的潜在影响;能创造性地利用现代经济分析工具去理解和解决经济领域中的问题。 (4)创新素质 视野开阔,发展能力强,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持续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六、修业指导 本专业课程基本框架分为公共必修课程、通识类选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具体修业要求如下: 1.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允许学生在3-7年的弹性学制内修满规定的150学分方可毕业。 2.公共必修课程:设置32学分,必修。 3.通识选修课程:毕业前至少取得14学分通识类选修课程学分,其中在“科学与技术”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艺术与审美”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创新与创业”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运动与健康”模块至少选修1个学分,即学生须在三年级、四年级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及达到校园跑规定里程及次数后获得“大学体育5”0.5学分、“大学体育6”0.5学分,经学校批准在三、四年级参加交换学习或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可免修该两门课程。通识核心课程累计需不少于2学分。 通识类选修课程可在全校性通识类选修课程、经教务处认定的大学城互选课程、外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中选修。 4.学科基础课程:设置36学分,主要包括第一学年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必修。 5.专业必修课程:设置24学分,必修。 6.专业选修课程:毕业前需至少修读25学分。其中,经济计量软件应用、数据科学与R软件应用必须选修至少1门。 7.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设置19学分,必修。 8.第二课堂:至少累计获得 9 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其中至少取得“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2学分,“创新与创业实训实践”2学分、“体育运动与审美体验”2个学分、“劳动教育课程”2个学分。 修业注意事项 1.学科基础课程是学好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尤其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是课程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应分配较多的学习时间,保证学习质量。 2.毕业论文选题和毕业后的去向应该在接触专业课时就开始考虑,以便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做出更具针对性的学习选择与安排,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在第三学年的暑期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3.有志继续攻读国内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应尽早着手准备相关事宜。建议一入学就主动联系相关专业教师,培养自身学术能力。有志继续攻读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应努力学好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与考研有密切关联的课程,并向专业老师咨询考研注意事项。有志继续攻读国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应尽可能提高学习绩点,并尽早通过GRE、GMAT、TOEFL和IELTS等资格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