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专业概况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符合服装行业与产业发展需求,具备服装艺术设计创新设计思维、可持续设计理念及一定的设计研究能力,具备服装与服饰设计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及品牌规划的方法,具有国际视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社会责任感,能在服装艺术设计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时尚创意设计、文化创新与设计、产品策划与设计开发、时尚策划与管理等工作,能在艺术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研究、教学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整合创新能力的跨学科设计人才 。 广东是中国服装第一大省。历年广东服装生产总量、出口总额均居全国首位。其产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服装业是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广东拥有服装企业5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4000多家,产品涵盖衬衣、西服、时装、牛仔服、休闲服等十几大类,形成了门类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生产体系,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 2023年《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走时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数智化、低碳化、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培育世界级先进纺织服装产业强省。培育百亿名企名品 建设千亿名区名城。推进全流程数字化,从研发、设计、生产、 质控、仓储、物流、销售、售后等环节形成数据闭环,实现各环节生产经营全流程的数据化。 随着“中国创造”现代服装产业飞速发展,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缺乏以移动互联、云数据与服装快速制造等新技术为支持的新模式下的智能化、信息化人才保障。服装产业需要大量能从事服装服饰设计、制造、时尚产品策划和时尚企业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爱国情怀、健康人格、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广东珠三角地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健康人格、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美学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有效沟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熟练掌握服饰产品设计、流行趋势分析、营销管理、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等技术,具备较强的时尚服饰品牌创建能力,能在服装服饰领域知名品牌公司,服装服饰设计公司、制服公司、服装服饰外贸公司、形象设计公司、营销公司、时尚媒体、服装与服饰设计院校及其他与服装、时尚传播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品牌服装设计师、高级定制设计师、高级制版师、企业IE工程管理岗位、时尚媒体岗位、设计教育工作者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知识与能力1、职业素养能力: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文化品位、职业素养和进取精神;关心社会问题和国家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能够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了解国情民情社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科知识能力:具备系统扎实的服装与服饰专业基础知识,将服装设计方法和专业知识用于服饰创意设计、服饰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及营销等环节复杂问题解决方案。能够合理选择并使用现代智能工具,对服装色彩、图案、款式、结构、工艺、营销管理等复杂设计问题进行表达、阐述与实践。 3、应用能力:根据市场和特定需求,能够运用服装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形成服装系统设计/开发方案。具有时尚品牌策划和服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能够进行时尚面料开发与再造设计,并应用于服装服饰设计中,在系统设计、单元设计和工艺实现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同时具备现代服饰企业品牌策划及公司管理能力。 4、创新能力:能够基于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服装技术与工艺以及科学原理,具备跨学科跨专业学习能力。解决服装设计中的理论和难点问题。针对服装材料、服装产品和工艺流程、生产、营销等问题的具体特征,应用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选择有效的设备、合理的工艺技术。在专业领域运用科学方法,形成个人判断、见解或对策,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5、信息能力:理解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常用的设备、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工具和数字化虚拟服装设计软件等现代工具的使用原理、方法。能够针对服装与服饰设计领域产品开发、设计管理等问题,选用恰当的现代信息工具、数字化虚拟服装设计等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开发与推广,以解决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领域中遇到数字化问题。 6、沟通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收集信息处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知晓服装与服饰行业相关的知识产权及法律规范以及设计过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 7、团队合作能力: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成员的角色定位,具备团队意识和协同创新能力,能够耐心听取团队成员意见,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愿。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主动承担团队中个体的责任。 8、国际视野:理解国内外不同文化、技术行为之间的差异,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就服装与服饰领域复杂设计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国智慧。 9、学习发展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开拓创新意识和敏锐的观察事物以及分析处理事物的能力,能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服装行业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特色本专业对接大湾区产业,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紧贴产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政校企协同培养。 一、打造校企联合办学特色专业 本专业是我校与世界知名服装设计师计文波先生共同打造的校企联合办学的特色专业,是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设计艺术学”的本科支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由校内优秀骨干教师与业内知名企业导师联合任教。 二、强化AI虚拟智能化服装设计教学,实现艺术与科技融合 本专业针对服装与服饰设计领域产品开发、设计管理等问题,运用现代信息工具、数字化虚拟服装设计等软件进行服装智能化设计,将服装与服饰设计与数字化技术有机结合。 三、践行“三打通五融合”的教学模式 本专业积极开展“三打通五融合”教学模式:“三打通”既打通通识课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服装服饰设计课与企业项目开发。缩短教学周期,努力做到让学生入学既入行。“五融合”既学生与设计师身份融合、设计作品与产品融合、设计课程与服装设计比赛融合、设计课程与企业项目融合、服饰产品企划课程与创新创业融合,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掌握设计规律、产品开发流程、创新创业的实现途径等,初步形成学生职业能力。 四、产业学院引导,实现“教产销”一体化 本专业与世界知名服装设计师计文波先生共建产业学院。同时与澳洲穗达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穗达服装学院”产业学院。大量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开展课程项目化教学,构建以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接触行业的最新动态,掌握最新技艺,实现“教产销”一体化。 五、“国际化”办学,可选中澳学分互认学习模式获得中外双学位 本专业学生可选择“2+2”或“3+1.5”的中澳学分互认学习模式,即在本校学习2年或3年后,可选择在后2年或1.5年赴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学习相应的专业,同时取得中澳双学士学位。 专业课程体系拓扑专业核心课程 服饰图案、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基础、服装设计效果图、数字化辅助服装设计、立体裁剪、服装CAD、服装专题设计、服装虚拟仿真技术、服装品牌与产品策划。 实践性教学环节 校内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服装款式图设计训练、服饰图案设计训练、创意时装画设计训练、成衣设计与制作(立裁)、服饰数字化设计训练、手工皮具设计与制作、创意设计强化训练、服装展示设计强化训练、服装创新项目实践、品牌企划综合创作、服饰品综合创作。 企业实践教学项目:在线自主学习拓展模块课、职业品德教育、区域、行业、企业调研(3选1)、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教学条件一、教学设备 依托我校建设“数字化”、“智能化”校园的总体设计方案,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拥有先进完备的教学设备,能够很好地满足同学们课堂学习和课余实践。 二、实验室 校内设有国内一流的服装技能世赛基地、JWB时尚设计中心、时尚技术中心、服装专题设计室、服装综合设计室、服装工艺室、服装版房室、服装CAD室、服装综合展示室、影视非编室等实验场室供学生校内学习和实践。 三、实习基地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已建立校外实习基地50个,与广东佛伦斯服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汇美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计文波国潮科技有限公司、百荣鞋业(深圳)有限公司、广州千百度控股有限公司、广州红谷时尚有限公司、广东万里马实业有限公司、广东秋鹿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哥弟服饰有限公司、广东靛蓝文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13家优质知名企业开展了实践基地长期合作。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知名服装企业设计部门、服装设计公司、服饰设计公司、服装或服饰品知名生产企业、服装服饰品类电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开发设计、买手、企划、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岗位工作;亦可在职业类院校从事相关教学工作。 师资队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有专任教师共22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2人,研究生17人,在读博士3人,双师型教师20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4人;企业导师10人,其中有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设计师4人,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6人,公司董事长5人,总经理2人、高管3人;配备校内外优质师资团队,引进服装行业知名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企业导师,深度参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学,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