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智能建造(本科(普通教育)类) | ||||||||||
专业介绍: |
智能建造专业(2023年新增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 智能建造专业是⾯向中国-东盟、“⼀带⼀路”、川藏铁路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国家战略需求,融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电⼦信息及其⾃动化、计算机科学与⼯程、⼯程管理等专业发展⽽成的新兴复合型⼯科专业。 智能建造专业设置在⼴西⼤学⼟⽊建筑⼯程学院,联合机械⼯程学院、计算机与电⼦信息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电⽓⼯程学院、⼯商管理学院和中国―东盟⾦融合作学院进⾏建设。本专业以学科交叉型⾼⽔平师资队伍为引领,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质量和毕业要求为标准,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实施创新实验和专业知识分模块教学,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独⽴的创新能⼒以及能解决⼯程建设难题的复合型智能建造领域的创新⼈才。该专业2024年全国学科排名位列全国第15名,获评A级。 培养目标 智能建造专业⾯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以德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发展、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实践能⼒突出、科学与⼈⽂素养深厚,掌握智能建造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法,能胜任相关领域的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研发与施⼯、智能设施与防灾、智能运维与管理等⼯作,具有⼯程报国、为⺠造福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智能建造创新⼈才。毕业5年后,具备⼯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成⻓为智能建造领域的管理者和技术⻣⼲,或者进⼀步深造获得硕⼠及以上学位。 依托平台 该专业依托省部共建特⾊⾦属材料与组合结构全寿命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筑⼯程国家级实验教 学⽰范中⼼、⼯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防灾减灾与⼯程安全重点实验室、⼴西建筑与⼟⽊⼯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范中⼼和⼴西⼤学建筑信息模型(BIM)实验中⼼等⾼⽔平实验平台。 培养特色 智能建造专业设有⼯程⼒学与智能结构创新⼈才培养班,注重数学、⼒学基础,注重学科交叉,聚焦⼯程结构⼒学分析与智能设计、智能建造等前沿知识的融⼊。实⾏导师制,培养⼯程复合型“五有”领军⼈才。学⽣进⼊导师科研团队,按照硕⼠研究⽣的培养模式安排学习场所和使⽤科研设备。导师⼀般为具有省部级以上⼈才称号或者主持在研国家⾃然科学基⾦等国家级项⽬的中⻘年教师。学⽣修完核⼼课程,允许在⼤学三年级报考硕⼠研究⽣。 师资条件 该专业依托⼟⽊⼯程世界⼀流建设学科雄厚师资⼒量,⽬前拥有中国⼯程院院⼠1⼈,其它各类国家级⼈才14⼈,专任教师57⼈。 主要课程 智能建造导论、⼯程⼒学、智能测绘、智能规划与设计、控制理论与技术、⼟⼒学、结构⼒学、计算机图像处理、⼈⼯智能基础、建设法规、基础⼯程、流体⼒学、混凝⼟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建筑信息模型(BIM)与智能建造、传感与检测技术、装配式建造、⼟⽊⼯程智能施⼯装备与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结构计算分析与结构软件应⽤、数字孪⽣技术、移动机器⼈及其ROS、结构健康智能监测、结构韧性与智能防灾、装配式建造。 智能建造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如下方向就业 服务建筑信息化、建筑机器⼈研发和绿⾊建筑等建筑业类新技术企业,建筑智能装备研发、施⼯机械化与 智能化等设备制造和施⼯新技术类企业,智慧运维与管理领域的科技类企业,以及勘察设计、施⼯、监理公司等传统建筑类企业。 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利、⾃然资源、应急管理、地震局、国税地税等相关的各级政府机关; 投资公司、银⾏、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产评估公司等⾦融企业; ⾼校、科研院所等与智能建造教育和科研相关的事业单位。
近年毕业生主要去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