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生物技术) 学科背景 本专业全称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首次批准设置的36个国家基地之一,也是国家年度检查评定的7个优秀基地之一。本专业所在院系拥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设有2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5个国家、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毕业生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和一定的教学、科研及产品开发的能力。 修业年限 四年(本)/六年(本硕连读) 授予学位 本科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硕连读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 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子克隆技术 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学科理论和知识; 4.了解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动态; 6.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毕业生适应工作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应用生物技术) 学科背景 本专业全称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首次批准设置的36个国家基地之一,也是国家年度检查评定的7个优秀基地之一。本专业所在学院拥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设有2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5个国家、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生命科学基本知识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与企划等训练,面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在植物新品种及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动物新品种及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兽用生物技术新药等方面具有技术应用、原始创新、产业开发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实验训练,具有在生物科学技术或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基本能力。 修业年限 四年(本)/六年(本硕连读) 授予学位 本科毕业授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本硕连读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化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 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植物、动物、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掌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政策和法规; 4.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一定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设计,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毕业生适应工作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