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重视基础,软硬结合,注重实际,突出应用为特色。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熟练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方法进行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信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了解计算机领域相关标准及规范的基础上,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相关基础理论,具软硬件协同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主动发挥创新意识,解决智能数据管理、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职业历练,能够成为计算机领域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人员。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分析和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法律、安全等非技术因素; (2)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文档写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 (3)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展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工作; (4)能够开展工程管理,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中担任组织管理角色; (5)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跟踪国内外最新技术,主动通过各种适当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培养范围:根据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特色及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人文社会科学课、数学和自然科学课、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文艺文化活动、生产实践与实习、各类创新活动与竞赛、职业与人生观辅导与座谈等教学实践环节,使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到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之中; 1.2 能针对一个复杂系统或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边界条件求解; 1.3 能将工程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用于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验证; 1.4 能将计算机专业知识用于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和改进。 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用于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2.2 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并通过分析文献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3 能正确表达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2.4 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并获得有效结论。 3. 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 3.1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经历,具有创新意识,能根据用户要求确定设计目标; 3.2 掌握程序设计理论与方法,具备软件开发能力; 3.3 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理论,具备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3.4 能够从安全、隐私、文化、法律、健康等角度出发,判断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并进行优选和改进; 3.5 能够用报告或软硬件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4. 能够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通过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和信息融合等过程,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并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功能分析; 4.2 能够根据计算机专业知识,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并分析可行性; 4.3 能够选择或者搭建开发环境,采用科学方法,正确地开展实验; 4.4 能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信息融合,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 5. 能够选择、改进、开发适当的技术、资源和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预测、分析、求解等,并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信息领域主要资料来源及获取方法,能够利用网络查询和检索本专业文献、资料及相关软件工具; 5.2 能够选择和使用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预测、分析、求解等,并了解其局限性; 5.3 能够改进或者开发适当的计算机软硬件工具,辅助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 6.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特性与发展历史,以及信息化相关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2 能合理评价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理解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了解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和趋势; 7.2 能够评价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实践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3 能够理解和评价计算机安全与隐私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8.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计算机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尊重生命、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和科学精神; 8.2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国情。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8.3 理解计算机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9.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 9.2 能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9.3 能倾听其他团队成员意见,并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0.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国内外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0.1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国内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 主干课程:计算机导论、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知识:0.36 能力:0.41 素质: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