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计算机类(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江涛奔涌,智汇星河 这里浪花翻涌成探索的代码 礁石镌刻着文明的印记 今天与你携手启航河海大学 “计算机类(大禹直升班)”专业 专业介绍 计算机类(大禹直升班)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大二根据学生意愿分流至报考、就业双热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推免学生可100%直接攻读河海大学博士学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87年,1988年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招生,逐步构建了“本-硕-博-博士后”全链条培养体系,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核心能力涵盖电力系统、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领域。致力于培养能够胜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工程设计、系统运行与分析、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电子计算机应用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高校品牌专业、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等。在2024年软科排名中位列A类。致力于培养能够在IT和互联网、公共管理、水利、能源、通信、制造、金融等行业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学生培养 一体贯通,高效培养。学生享受国家一流学科定制式培养,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即可进入导师团队开展系统性科研训练,最快8年可获博士学位,较传统“本科4年+硕士3年+博士4年“的培养模式缩短3年,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尽早脱颖而出。 名师团队,精准培养。院士、杰青等国家级人才担任导师,大一开始即配2-3名跨学科导师,大四开始明确1名主导师,全程博导团队精细化培养,确保名师出高徒。 小班课程,优质培养。采用“小班化教学”培养模式,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群为主体开展小班化教学,在通识教育基础上开展个性化人才培养;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开设纵向进阶式贯通课程和横向交叉课程、国际化课程、项目式课程等特色课程。 科研竞赛,进阶培养。学生全员参加创新能力训练,从大一开始创新思维训练,大二组队开展创新科研训练,高年级进入科研实训,充分激发学生创新内驱力,在“挑战杯”“国创赛”等高级别学科竞赛斩获佳绩。 国际国内,联合培养。支持学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高水平国际学科竞赛、国际组织实习、境外短期课程学习等项目。学院每个寒暑假,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导力等领域,组织学生赴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开展专题学习,为学生搭建国际化创新能力实践平台。 专项支持,无忧培养。本硕博贯通学生,本科阶段享受2万元国际交流经费和3万元专项津贴,研究生阶段享受直博生待遇,导师提供助研费,确保学生安心学业,后顾无忧。 ▲大禹师生开展"大国重器"学习实践 ▲大禹师生赴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认知实习 ▲大禹师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大禹师生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教授交流 ▲大禹师生与南京林业大学开展交流实践 ▲大禹师生赴澳门大学开展访学活动 升学就业情况 学院学生深造率80%以上! 专业亮点▲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A类 ▲江苏省品牌专业 ▲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 专家校友谈专业 何光华 国网江苏无锡供电分公司电缆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全国8位“大国工匠”之一、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道德模范、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获得者。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电气装备、电力电子设备、继电保护、工业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等综合学科,已成为国家坚强智能电网、新能源电动汽车、特高压交直流电气装备、智慧城市电气化、智能化楼宇电气等领域的核心学科。我非常幸运在20年前就读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这里打牢了电路学、电机学、高电压技术、自动化保护等基础知识。毕业以来,迎来了国家电网建设运营的快速发展时代。特高压网架成为了中国输电技术领先世界的“国家名片”;大型风光储输能源基地、海上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建设应用让电力更绿色更环保;分布式智能微电网建设让城市更智慧健康;高压电缆化率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世界各大城市的“电力主动脉”,而电力装备制造更是实现了特高压等重大设备的国产化,也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基地之一。随着电气工程向着智能化、物联化方向发展,现在和将来都更有可为! 冯钧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水利大数据研究所所长,水利部水利大数据重点实验室智能认知方向带头人,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先后主持过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重点研发等国家、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编制水利行业标准4部,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3部。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本专业以“计算思维”的培养为基石,引导学生从方法论层面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本质——即通过抽象与自动化手段,将复杂现实世界问题转化为可计算、可建模、可优化的形式化问题。为实现这一核心目标,课程体系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养提升三大维度展开,通过这一全面的培养过程,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数学建模、软件开发、算法设计等核心技能,更能形成跨领域整合与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为成长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卓越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本专业为学生创设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环境,使其能够从事深度交叉学科学习、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并开展前沿技术创新。总而言之,本专业秉持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与前瞻务实的育人理念,致力于为每一位怀揣科技梦想、勇于探索创新的学子提供施展才华、追求卓越的丰沃土壤。 专业代言人谈专业 秦圆圆 大禹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5届毕业生,入选大禹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项目,推免至河海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获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校级及以上奖项、奖学金23项,其中省级及以上3项。获得“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参与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均优秀结题,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发表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专业代言人感悟 回首大学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却在我的人生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1 年,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踏入了河海大学的校园,如今站在毕业的节点上,心中满是感慨与感恩,庆幸自己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更庆幸自己选择了河海大学。 作为大禹学院拔尖人才创新培养计划的一员,这份荣誉背后承载着更高的期许。学院的个性化创新培养模式和丰富的学术资源,为我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土壤。四年来,我在“禹你面对面”活动中与学院领导、教授们促膝长谈,为我的学业规划指明方向;在“知禹讲堂”中,我与来自各行各业的学界大咖、艺术大师们探讨科研前沿、审美情趣,丰富我的知识体系;在三峡大坝参观中,我亲身走进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近距离感受其雄伟壮观,也更加坚定了我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决心。 这些丰富多彩的讲座、社会调研与实地参观,不仅让我接触到前沿的学术思想,更让我学会了用多元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为我带来了无限的成长空间。每一次的尝试与探索,都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 如今,站在毕业的节点上,回首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感恩河海大学大禹学院给予我的一切。这里不仅是我知识的殿堂,更是我成长的摇篮。未来,我将带着在这里学到的知识、练就的能力和收获的经验,继续前行,去追逐更高的目标,去实现“学术报国”的理想。河海大学大禹学院,这片孕育梦想的热土,将永远是我心中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吴秉道 大禹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5届毕业生,推免至东南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曾获优秀学生奖学金等10余项奖学金,综合成绩排名位列专业第1名。获得河海大学优秀学生,河海大学优秀学生干部、2021级河海大学“1442”工程班委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2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三等奖等国省级学科竞赛奖项7项,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申请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5项。 专业代言人感悟 “禹志青年,踔厉奋发,崇尚精英,学术报国”。2021年的9月,我怀揣忐忑的心情走进河海大学,并第一次与大禹学院邂逅,转眼白驹过隙,在教学楼、图书馆中因为艰涩的知识抓耳挠腮,在篮球场与兄弟奋斗的时光即将在这个充斥着花草香味、清脆蝉鸣的夏天结束。 大禹学院的拔尖人才创训培养模式让我在大学四年内迅速成长。四年中,在“禹你面对面”活动与“知禹讲堂”中与各位学术大咖进行面对面交流,不断增进对专业的认知。与此同时通过各类专业认知实习,我不断了解行业的前沿应用,并逐步确定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各式各样的人文社科讲座不断增进我的审美情趣,重塑我的生活态度。在大禹的四年,我的眼界不断拓宽,并与多位有志青年结下深厚的友谊,并肩同行。 “不为敌之气势汹汹所吓到,不为尚能忍耐的困难所沮丧,有利的情况与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大学四年的系统化学习艰深但难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让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前途尚崎岖,仍需踔厉奋发,不断前进。我将持续深耕于专业领域,以实际行动报答母校培养恩情,谱写青春华章。 扬帆破浪,逐梦深蓝 每一段航行的记录 都是自我超越的里程碑 梦想 即将从这里启航 欢迎报考河海大学 “计算机类(大禹直升班)”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