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前身为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动力教研室,由机械工业部于1953年汇聚全国动力领域知名教授,面向我国车用动力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组建而成;1955年,由原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和山东工学院相关专业整合,成立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958年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1985年成立热能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 “985”和“211”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获批吉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围绕车用动力系统、热能工程和工程热物理领域的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与科研实力,已成为我国汽车发动机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汽车能源与动力技术创新基地、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汽车动力系统评价基地、汽车热管理技术基地、以及对全行业开放的产品开发基地。

依托设立完整的汽车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践中心、省级教学实验中心、校级专门实践平台等教学平台;同时拥有国家及省部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教材、精品课程等丰富教学资源的优势。本专业已成为汽车动力行业人才培养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之一。目前,累计培养毕业生近万名,毕业学生行业竞争优势显著,历年来一次就业和升学总比例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培养目标

随着国家车用动力人才需求的发展和演进,本专业人才培养内涵、课程体系实现了车用动力系统与热能量转换多样性向车用动力低碳化、智能化的拓展和蜕变。结合车用能源与动力专业学科交叉明显、创新需求巨大的特征,聚焦动力系统匹配设计、新型燃料、新能源动力系统、车辆热管理、储能系统等关键方向,着重开展“宽基础、重交叉、精应用、强创新”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培养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理论及相关领域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领域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及技术管理等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岗位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国际视野、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科学研究、设计开发与技术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能源与动力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精度设计基础、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力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能源与动力机械基础、工程燃烧学、车用动力系统和制冷原理。

特色课程: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燃料电池及其应用、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碳经济与捕集技术、车用动力系统功能安全、电机原理及应用、车辆热管理、能源与动力系统储能技术、能源转换与梯级利用、热力发电工程、人工智能导论等。

实践课程:工程制图综合实践、机械设计基础综合实践、工程训练、生产实习、专业认识实习、能源与动力装置综合实践、毕设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

专业以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共性知识、技能、素养培养为基础,以汽车能源与动力细分领域的工程师、学术带头人、行业领军人物、国际国内学术组织领袖、行业及国家机关管理者等高层次人才培养为目标和特色优势,以新工科理念为导向,所培养的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厚的专业知识,具有钻研精神、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国际视野,满足能源与动力领域尤其是车用新能源、车用动力低碳化、动力系统智能化、储能工程前沿技术和自主创新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近三年毕业生总数436人,毕业率均在97%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