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人工智能(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人工智能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人工智能专业2020年7月申请设置。申请设置的目的是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需求,适应石化产业向智能化转化的需求。2021年开始招生,目前第一届29名学生已经入学。该专业建设目前以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国家一流专业为依托,同时和机器人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的智能装备制造专业互融互通。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备坚实的数学、神经生理学、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系统地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人类智慧领域的应用系统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并且能够在未来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中胜任工程师、产品经理、项目经理角色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五年后可以达到的职业能力与成就如下: ①工程师:能通晓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国际规则和先进技术,具备充分运用最新的自然科学理论、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技术鉴定、分析、设计开发和解决人工智能应用系统中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②项目经理: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法,能够设计出创新的且符合标准的人工智能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并能够意识到解决方案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③产品经理:具有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具有效沟通、高效执行、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的能力。 (3)专业特色 以传授人工智能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为核心,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坚持石油化工特色,培养具有石油化工基础知识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校企合作,部分实践课程由企业专家授课;实行“3+1”模式,即前三个学年安排理论课,第四学年只安排任选课和实践环节。 (4)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数字信号处理、Python 程序设计、模式识别、算法设计与分析、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边缘计算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基础训练、Python 程序设计实践、计算机视觉课程设计、自然语言处理课程设计、模式识别实践、专业综合实训、人工智能应用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共计 36 学分。 (5)专业支撑条件 ①师资队伍(含教学团队与名师) 现有从事相关研究的教师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博士20人、硕士2人。1人为省级教学名师,1人为辽宁省第十二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人选。 我校拥有与人工智能专业相关的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拥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②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 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80余人,2022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名额为25人。 ③实验条件 国家级实验实习教学平台。学校拥有计算机专业实验室3个、物联网实验室1个、网络工程实验室1个、控制工程实验室1个,拥有实验设备900余件(套),另外学校还建有网络中心、石油化工产业链实践基地以及相关的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平台和科研平台10个。 ④实习条件 校内外实习基地。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与东软、大唐电信、华信等IT企业以及抚顺石化公司等石化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可以满足学生校外实习(实践)的需要。 (6)就业与升学 工信部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指出当前企业对算法研究岗、应用开发岗和实用技能岗等技术型岗位的人才需求最为旺盛,分别占整体需求岗位的12.2%、19.8%和34.8%,但其人才供需比分别仅为0.13、0.17和0.98。 在石油化工领域,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在智能油田、智能钻井、智能管道、智能炼厂以及智能销售体系等方向上具有较为广泛深入的应用。由此可见,智能化产业面临着庞大的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缺口,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