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人工智能(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定位为“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基于人才需求现状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点,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基本知识技能及相关交叉学科基础知识,理论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备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问题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开发管理和维护能力,具备终身学习与专业拓展能力,能在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系统集成、云端智能软件设计与开发、智能应用系统的管理与运维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勇于创新、适应力强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1.人工智能专业是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而生的新工科专业。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2.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高级职称11人(占比68.8%),博士学位教师5人(占比31.3%),硕士及以上教师占比100%,硕士生导师4人, 具有海外学习背景教师4人。

    3.专业教师成果显著。本专业教师积极凝练研究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三年取得教科研项目14项,研究经费33.3万元,出版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28篇,获奖成果4项,专利9项的良好业绩。

    4.学科竞赛指导经验丰富。本专业教师多次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挑战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软件杯”、“发现杯软件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学科竞赛指导工作,所指导学生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具有丰富的竞赛指导经验。


     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Linux 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基础、数值分析、离散数学、Python程序设计、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学科带头人

李旸园,男,副教授,博士,专业负责人。2015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匈互换政府奖学金公派读博,2020年授予博士学位,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截至目前,主持(参与)省、市、校教科研项目7项,主编或参编教材2部,公开发表计算机专业类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ESCI论文1篇,其他期刊学术及会议论文多篇。曾获西安市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科研先进个人和学科建设先进二等奖。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就业于计算机、软件、游戏、电信服务、通讯设备制造、交通、能源、卫生、银行等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研发、仿真建模、智能系统集成、云端智能软件设计与开发、智能应用系统的开发、管理与运维工作。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全国高校趋势与展望2023》的报告,根据其2023年各细分行业的应届生新职位平均月薪,人工智能行业以18592元的薪酬排名第一,就业前景广阔。


专业相关资格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应用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