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智慧农业(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智慧农业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线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使农业生产决策科学化、农业管理智能化、农业生产精准化、农产品销售网络化、农业资源利用高效化, 让农业能以低成本得到高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同时让农业生产者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不再像以往那般劳累和辛苦。智慧农业是传统农业的升级换代,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要求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将智慧农业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不久的将来,智慧农业定会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彰显美好的应用前景。
一、实验建设
专业实验室9个:种子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种子检验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色谱-质谱分析实验室、电泳分析实验室、生化实验室、智慧农业实验室、设施农业技术实验室。实验室满足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践需求。
二、专业及课程建设
(一)专业建设
围绕产业需求打造专业特色,培养立足基层的高素质应用型种业人才,重点打造海水稻种子生产与智慧种业等两个特色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规格,赋予各培养目标的科学内涵,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职业规划、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生学习。落实“四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三大教学模块,思政教育融于三大教学模块之中。落实“3+1”实践课程体系:基本技能训练课程、专业综合训练课程、企业实战训练课程、思政教育。
通过四大举措创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以理事会为抓手,践行院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开放办学的育人模式。重点发挥学院理事会的“三聚”功能,即聚智:聚集智慧,集思广益,制订符合社会发展和产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聚资:聚集资源,协力办学,落实实践项目、实践资金、实践指导;聚缘:聚集人缘,获取信源,利用良好的人缘和信源,助推毕业生就业、创业。
2.通过“一月一主题”专家讲堂,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行业发展现状,帮助科学制定人生发展规划。专家讲堂由院内和院外专家教授主讲,每月拟定一个专题,分别向学生介绍学科前沿、行业发展、产业现状、国家需求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3.采用小班授课,案例教学,引入辩论话题,设计项目场景,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寓思政教育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课程思政)。如:结合课程知识点,推介杰出科学家,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二)课程建设
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创建一师一优课程,突出方向课特色,注重实验课环节,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精选思政教学元素,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贯穿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
三、专业发展展望
整合学校资源,建设特色新农科,实现专业相互支撑,学科专业协同发展。至“十四·五”末,建成3个农学本科专业,建设1个山东省重点(特色)专业,1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省内一流的智慧农业学科方向。师资达到35人左右,博士占比2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专业学术带头人3名以上,建成2个以上校级优秀教师团队。
|